非法出借枪支罪具体会被追究哪些刑事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前述规定处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二十八条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非法出租、出借枪支,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单位犯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规定处罚。
行为人构成非法运输枪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枪支而非法运输。
-
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既遂会如何追究责任?
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既遂的,对非法出借枪支的人员或者单位责任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单位还要被判处罚金。 《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款、第四款规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
2020.08.05 116 -
非法储存枪支罪既遂会被追究什么刑事责任?
犯非法私藏弹药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具有下列情形的,属于刑法规定的情节严重: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手榴弹三枚以上的。
2020.04.27 109 -
非法收购枪支罪既遂刑事责任如何追究
非法储存枪支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非法储存军用枪支一支以上;非法储存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非军用枪支一支以上或者以压缩气体等为动力的其他非军用枪支二支以上的即构成犯罪。
2020.06.14 128
-
非法出借枪支罪即遂会如何追究责任?
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既遂的,对非法出借枪支的人员或者单位责任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单位还要被判处罚金。《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款、第四款规定,违
2022-05-13 15,340 -
非法出借枪支罪以遂要追究什么刑事责任
非法借枪罪既遂可以追究的刑事责任: 构成本罪既遂的,一般可追究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事责任; 2、情节严重的,可以追究3-七年有期徒刑的刑事责任; 3、单位犯本罪的,应当对单位处以罚款,直
2021-11-24 15,340 -
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既遂会如何追究责任?
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既遂的,对非法出借枪支的人员或者单位责任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单位还要被判处罚金。《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款、第四款规定,违
2022-06-03 15,340 -
违法销售枪支罪追究哪些刑事责任
犯本罪的,向公司处罚金,直接负责的主管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情况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情况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刑法第一百二十
2021-10-12 15,340
-
01:08
非法出租枪支罪量刑标准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量刑标准予以处罚。而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处罚主要有下面几个量刑幅度: 第一,本罪的基本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1,116 2022.04.17 -
01:03
违法强拆追究刑事责任吗违法强制拆迁是否追究刑事责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和《刑法》的规定,行政机关违法强制拆除被征收人房屋的,侵犯房屋所有权人产权的,应当依法责令行政机关承担全面赔偿责任;如果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在强
1,313 2022.04.17 -
01:03
火灾怎么追究刑事责任火灾怎么追究刑事责任不能一概而论,因为火灾可以分为故意放火造成的火灾,以及过失造成的火灾,所以需要分情况判断。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
3,73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