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没有签合同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买车不是一项简单的商品购物,它关系到车主的利益特别是人命安危,也关系到经销商的经济利益,单从这个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角度来说,签合同是必要的。我认为合同条款越详细越好,它规定了双方的权责利,并能从细微之处,反映对潜在问题的共同认识、解决和明示了寻求纠纷处理的裁判途径。作为购车者,建议对JS已经成文的合同,仔细阅读,不要急着购车。最好能把一些JS的合同样本回来请律师朋友帮忙参谋,避免自己被套进JS设下的条款陷阱,合约若能公证最好。敢于跟JS讨价还价,争取在律师陪伴下修改合约里对自己不合法的条款,进一步明确JS不能按时、按质交车时的违约条款,做到能够有效约束JS,确保双方的权益。在中国目前汽车市场基本还是处于卖方市场(供不应求)的环境下,厂家和JS的诚信度都不高,心高气躁得很。JS卖车后出了问题,那一刻,他们有些简直就象流氓无赖泼皮恶棍太极高级推拿手,让你生不如死,痛不欲生,而国家法律要么存有空挡,要么不依法执行,你能耐它何?前车之鉴已经证明了许多,所以,买车时一定要多个心眼,小心小心再小心!祝你买车顺利,一路平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因此可以依照订车合同中的约定向对方主张违约责任,并给予对方适当的宽限期,要求对方在宽限期内交车,如果宽限期已过,对方仍无法履行合同,则可以解除合同,并主张赔偿。或者适当变更合同,要求对方交付其他同种类或相似种类型号的轿车,以完成对合同的履行。也可以直接解除合同,并主张赔偿。
如果4s店没有给消费者购车合同,那消费者需要向卖车的店索要购车合同。也可向工商部门或消费者协会反映,并申请其协调处理。若最终还是无法获得维护,可选择提起诉讼。购车合同是购车人与经销商签订的正式购销合同,是保证经销商与消费者双方权益的一个依据,如果没有购车合同,后期购车人的权益将得不到保障,因此购车一定要签购车合同。
-
买到事故车没签合同怎么办
如有证据证明在购买时不知道是事故车,可以以对方隐瞒事实,致使权益受到侵害为由与对方协商退回。即使没有签订合同,但交易行为已发生,具备买卖合同的事实。但是如果明知是事故车,仍然购买了,那就不好处理了。如果不行可以去法院起诉。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
2020.07.16 744 -
买到泡水车没签合同怎么办
买了二手车发现是事故车,应该首先经销商协商解决,交涉无果或无法解决的,可以通过向法院进行起诉的方法要求商家退款并赔偿,或者向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
2020.12.11 813 -
买车没合同怎么办?
购车合同是汽车买卖双方当事人为了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而订立的协议,也是双方履行义务的依据。但是,如果购车合同丢失了应该怎样处理呢?其实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大家不要担心。因为汽车买卖合同签订后,卖方也会有一份留底的,买方可以到卖方处让卖方复印一份再
2021.02.05 539
-
买车签了合同没有交钱怎么办
1、可以起诉他个人及其等级字号的企业。 2、如果是写明定金的话,是可以要求双倍返还定金的。 3、如果没有约定违约金的话,你们可以要求返还定金并要求支付因其迟延交货造成的损失,包括实际损失及预期损失。
2022-01-31 15,340 -
买电动车,没有签订合同,怎么办?
一、通过电子邮件签订合同,里边的法律关系是这样的,对方向你们公司发出一份购买发动机的要约,你们公司同意(及做出承诺),有要约,有承诺,且双方意思达成一致,合同成立且生效。 二、需要一份协议,由你公司,
2022-01-28 15,340 -
买车交定金没有签合同怎么办
建议搜集证据,当时口头承诺,录音证人证言都可以,那么你可以要求双倍返还定金,建议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收集证据诉讼维权。诉讼需要到被告的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一年以上的法院,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
2022-01-29 15,340 -
买车了还没签合同怎么办
我来说一下买车首付交了还没签合同怎么办 首先,汽车4S店与贷款没有任何关系。你只在提车的时候缴纳首付款,同时,注意是同时,银行打进尾款,这样才补够车辆的全款,4S店见钱放车。下来在办理挂牌以及抵押登记
2022-06-13 15,340
-
00:54
公司没有签合同怎么办员工不签合同的,单位应当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之日,需要通知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经过通知之后,劳动者仍然不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该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其之间的劳动关系,且不需要支付因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但是仍然需
1,266 2022.04.17 -
01:25
没有签合同工伤怎么办没有合同,职工在工作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因工导致职业病的,受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应当首先证明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需要证明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的,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委员会证实了双方确实存在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
1,59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