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孩子抚养权的分配标准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的方式有两种: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双方当事人到任何一方户籍地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即可。协商不成可诉讼离婚:原告到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即可。 依法办理了结婚登记的婚姻关系都受法律保护。婚姻存续期间任何一方依法取得的财产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或双方另有约定外都属共同财产,在离婚时一般平均分割,并适当照顾女方和无经济收入来源者或生活困难者。若对方有家暴、与第三者非法同居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行为的,可主张其少分财产并支付赔偿金。子女的抚养权一般根据对子女健康成长等有利原则进行确定。两岁以下的小孩的抚养权一般归女方,确定十周岁以上的小孩的抚养权时应征求小孩本人的意见。不实际携带抚养小孩的一方应支付抚养费,可以主张其收入的20-30%,并参考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及小孩生活及教育等实际需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孩子抚养权分配原则: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 2、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 3、父母双方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 4、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可予准许。
法院在判决孩子抚养权时主要考虑这么几个因素: 一、孩子的年龄; 二、夫妻双方的经济状况; 三、双方的受教育程度; 四、孩子的意愿(指年龄稍大且能进行意思表示的孩子); 五是孩子的生活习惯; 六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有抚养意愿且有抚养能力的情况,等等。
-
离婚孩子抚养权怎么分配的
离婚孩子抚养权的分配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孩子在两周岁以下,一般由女方直接抚养,但是女方不愿抚养或者有不利于抚养孩子的情况的除外;对于两周岁以上的孩子,法院会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
2022.04.13 286 -
离婚孩子抚养权怎么分配的
夫妻离婚后,小孩的抚养权可以按照以下方式予以执行: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若不属于裁判文书,而属于调解书等法律文书的,则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2021.01.25 159 -
离婚孩子怎么分配孩子抚养权
两周岁以下的子女随母方生活。两周岁以上的子女,会优先考虑条件较好的一方抚养孩子。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随母生活发生争议的,应考虑子女本人的意见。
2021.01.26 194
-
离婚孩子抚养权分配和抚养费标准
法院将按有利于孩子成长原则确定孩子抚养权归属。但孩子未满周岁时一般优先归母亲抚养,满十周岁法院还会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方抚养子女的,另一方有权探视并支付抚养费。抚养费标准,有固定收入的,一般按其固定收入
2022-02-18 15,340 -
起诉离婚孩子的抚养权按什么标准分配
起诉离婚孩子抚养权判定标准是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成长的原则,选择抚养权人。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第二、三款的规定,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
2022-06-06 15,340 -
离婚时孩子的抚养权怎么判,离婚财产和子女抚养权的分配标准是什么
孩子由谁直接抚养与财产的分割是两个问题。 对此,双方可以协商处理,达成一致意见签署离婚协议,然后到婚姻登记部门办理离婚手续。 如果双方达不成协议,就要到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判决决定。孩子的抚养问题
2022-02-06 15,340 -
孩子抚养权离婚后怎么分配孩子的抚养权
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第二,哺乳期后的子女由谁抚养的问题。首先应由父母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情况判决。如果父方和母方均要求
2022-08-15 15,340
-
01:22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怎样分配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的分配,需视情况而定: 1、如果子女在2周岁以内的,一般由女方抚养,母亲有以下情形的除外: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 (
609 2022.11.21 -
01:00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如何分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而且民法典明确规定了,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而孩子的抚养权归属,应按
547 2022.04.17 -
02:02
夫妻离婚孩子怎么分配抚养权夫妻离婚孩子分配抚养权如下: 1、夫妻双方可以自行协商两个孩子的抚养权的归属; 2、无法协商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解决。法院判决抚养权需要综合考量双方的工作和工资收入状况、文化水平、照顾陪伴孩子的时间、判归一方后孩子的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因素。具体
656 202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