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不想干了可以随时辞职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当然可以,这本来就是兼职的一个特点。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法律赋予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任意解除权,但终止用工应该通知另一方。通知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为了更好地利用非全日制用工的灵活性,从而促进就业,促进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用工的终止做出了比全日制用工更为宽松的规定。兼职具有灵活性,也可以不订立书面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十条【非全日制用工不得约定试用期】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二条【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报酬】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九条【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一条【非全日制用工的终止用工】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兼职可以随时辞职吗
兼职可以随时辞职的,兼职属于非全日制用工,而根据法律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通知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而员工辞职只需要提前一个月提出即可,不论公司是否同意。而具体而言,实际上班的工资公
2022.04.12 3,582 -
兼职可以随时辞职的吗
兼职可以随时辞职。兼职属于非全日制用工,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双方为不固定的劳动关系,劳动者可以随时辞职,具体情况可以与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协商处理。
2020.08.11 259 -
做兼职可以随时辞职吗
兼职是可以随时辞职的。兼职工作中的当事人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并且终止用工后,用人单位不需要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但需要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应得的报酬。
2020.03.15 308
-
兼职可以随时辞职吗
兼职是可以随时提出离职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一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第六十九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
2022-06-14 15,340 -
兼职可以随时辞职吗?
兼职是可以随时提出离职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一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第六十九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
2022-05-13 15,340 -
做兼职可以随时辞职吗
1、兼职可以随时辞职的。 2、法律赋予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任意解除权,但终止用工应当通知另一方。 3、通知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员工辞工只需要提前一个月提出即可,不论公司
2022-06-26 15,340 -
兼职签合同了可以随时辞职吗
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2022-08-17 15,340
-
00:58
试用期内可以随时辞职吗
试用期中个人一般是不可以随时辞职的。试用期辞职需要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或者在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情况下,也可以解约。试用期是指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符合自己要求也进行考核的期限,这是一种
52,235 2022.10.04 -
01:01
试用期可以随意辞职吗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是不可以随时离职的,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辞职,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 职工如果不提前递交辞职信就离职,企业可以认定其是擅自离职,只能按旷工处理,扣除旷工工资。但是劳动者不需支付赔偿金。根据规定,劳动合同期
1,112 2022.05.21 -
00:47
辞职不干了工资不给了怎么办
辞职不干了,工资不给了,劳动者可以通过电话投诉或者是现场投诉的方式向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进行投诉。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进行处理。 除了投诉举报外,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通过仲裁裁决向
1,86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