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的法律规定都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试用期的法律规定如下: (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4)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5)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6)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7)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8)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试用期的规定有: 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2.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试用期的法律规定如下:根据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和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期限不足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
试用期有哪些法律规定
试用期的法律规定如下: (1)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可以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2)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3)
2022.10.21 258 -
试用期与法律的规定有哪些?
法律对试用期主要有以下规定: 1、试用期的最长期限为六个月; 2、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 3、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2020.06.12 103 -
关于试用期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法律对试用期期限有下列规定:若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和无固定期限的,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2020.07.24 139
-
试用期都有哪些法律法规?
试用期的长短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决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9条规定,按下列标准约定试用期: 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
2022-11-09 15,340 -
员工试用期都有哪些相关的法律规定
1、与员工试用期相关的法律规定包括: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不满三个月的劳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以及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等。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
2022-11-11 15,340 -
员工试用期都有哪些相关的法律规定
1、与员工试用期相关的法律规定包括: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不满三个月的劳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以及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等。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
2022-07-18 15,340 -
试用期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试用期也非“免费期”.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也提供了劳动.法律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
2022-07-25 15,340
-
01:35
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债权转让一般指的是涉及的合同债权人将其债权全部或者一部分的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 在相关的法律规定中,债权转让一般可以分为:全部转让和部分转让。 如果是债权全部让与第三人,第三人可以取代原债权人成为原合同关系中的新的债权人,因此原合同中的债权
1,326 2022.04.17 -
01:38
合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合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关于合同违约金的最新法律规定,就是我国在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但是在民法典正式生效之前,合同法仍然有效,因此我国合同法也是合同违约金的有效法律依据之一。根据合同法以及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违约金就是指,合同双方
1,715 2022.04.17 -
01:02
隐名股东法律规定有哪些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实际出资人即隐名股东可以与名义出资人签订代持股协议,且该协议合法有效,除非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合同无效事由出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隐名股东想要得到公司的承认需征得公司一半以上的股东同意。除此之外,名义股东与实际
1,44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