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民事诉讼和劳动纠纷是怎么打算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纠纷仲裁与诉讼程序如下:劳动争议发生后申请仲裁是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也就是说劳动争议发生应该先到劳动仲裁去申请立案,开庭,裁决后,如果不服裁决,才可以到当地的人民法院上诉,法院才会受理,直接去法院申请劳动仲裁是不会被受理的。最高院司法解释有明确规定:第一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三)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规定了保密义务或竞业禁止义务,那么,保密义务或竟业禁止就成为劳动权利义务内容的一部分; 如果原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履行该条款而发生的纠纷,应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一般情况下,劳动仲裁的诉讼时效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为一年。有其他特殊情况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仲裁时效期间。若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自收到劳动仲裁裁决书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民事诉讼合同纠纷的管辖法院是怎样的
合同纠纷管辖法院的确定规则: 1.合同纠纷的协议管辖:协议管辖法院的选择范围包括: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 2.合同纠纷的法定管辖: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2020.09.01 129 -
劳动纠纷诉讼时效怎么算啊
一般情况下,劳动仲裁的诉讼时效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为一年。有其他特殊情况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仲裁时效期间。若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自收到劳动仲裁裁决书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0.08.04 189 -
合同纠纷是否算民事诉讼
合同纠纷属于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相关法律,适用于合同纠纷,同时也适用于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协议管辖选择的法院应与争议有实际联系,且协议应用书面形式体现。
2020.03.08 198
-
劳动纠纷法院与民事诉讼的审理程序
劳动纠纷仲裁与诉讼程序如下:劳动争议发生后申请仲裁是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也就是说劳动争议发生应该先到劳动仲裁去申请立案,开庭,裁决后,如果不服裁决,才可以到当地的人民法院
2022-04-20 15,340 -
为了办理劳动纠纷法院和民事诉讼的具体程序
劳动纠纷仲裁与诉讼程序如下:劳动争议发生后申请仲裁是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也就是说劳动争议发生应该先到劳动仲裁去申请立案,开庭,裁决后,如果不服裁决,才可以到当地的人民法院
2022-04-20 15,340 -
劳动纠纷适用民事诉讼法吗
《民事诉讼法》适用于劳动争议,但由于劳动争议仲裁的前置原因,优先使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争议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之
2021-11-09 15,340 -
劳动纠纷适用民事诉讼法吗?
劳动争议适用仲裁前提,经仲裁程序后,适用《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作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
2021-12-25 15,340
-
01:09
民事纠纷和刑事纠纷的区别
民事纠纷和刑事纠纷的具体的区别如下: 1、民事纠纷与刑事纠纷两者的概念不同:民事纠纷,一般是指作为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涉及民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纠纷;刑事纠纷,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公权力机关为了追究犯罪嫌疑
2,357 2022.04.25 -
01:05
民事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
民事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也即民事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一般是从双方当事人约
766 2022.04.25 -
01:12
因合同纠纷适用民事诉讼法吗
合同纠纷是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纠纷。具体而言,其适用有以下几类:1、因民法典等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的民事案件;2、因经济法、
1,30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