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是如何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规定: 1、为规范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落实工程在缺陷责任期内的维修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通知》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则》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以下简称保证金)是指发包人与承包人在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中约定,从应付的工程款中预留,用以保证承包人在缺陷责任期内对建设工程出现的缺陷进行维修的资金。 3、发包人应当在招标文件中明确保证金预留、返还等内容,并与承包人在合同条款中对涉及保证金的下列事项进行约定: (1)保证金预留、返还方式; (2)保证金预留比例、期限; (3)保证金是否计付利息,如计付利息,利息的计算方式; (4)缺陷责任期的期限及计算方式; (5)保证金预留、返还及工程维修质量、费用等争议的处理程序; (6)缺陷责任期内出现缺陷的索赔方式; (7)逾期返还保证金的违约金支付办法及违约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工程质保金的规定如下: 1、在工程项目竣工前,已经缴纳履约保证金的,发包人不得同时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 2、工程质保金预留比例不高于结算总额的5%。 3、社会投资项目采用预留保证金方式的,发承包双方可以约定将保证金交由“第三方”金融机构托管。 4、增加逾期返还工程质保金的违约责任。
工程质保金的规定如下: 1、在工程项目竣工前,已经缴纳履约保证金的,发包人不得同时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 2、工程质保金预留比例不高于结算总额的5%。 3、社会投资项目采用预留保证金方式的,发承包双方可以约定将保证金交由第三方金融机构托管。 4、增加逾期返还工程质保金的违约责任。
-
建筑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是怎样规定
建筑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是:质保金是由合同双方约定从应付合同价款中预留的,当标的物出现质量问题需要进行修理时用于支付修理费用的资金,质保金一般为工程总造价的5%。
2020.07.29 158 -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是什么?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为规范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保修金)管理,落实工程在缺陷责任期内的维修责任,而制定的
2020.12.23 481
-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建质[2017]138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各中央管理企业
2022-03-05 15,340 -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
该管理办法规定了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的含义以及对缺陷的定义。管理办法还规定了发包人不能收取保证金的情况:工程竣工之前,如果承包人已经缴纳履约保证金的,发包人不能再要求承包人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承包人如果
2023-02-14 15,340 -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是什么?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比例是多少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落实工程在缺陷责任期内的维修、修养责任,建设部、财政部日前联合出台《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据悉,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是指发包人与承包人在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中约定,从应付
2022-04-16 15,340 -
关于建设工程质保金管理办法是如何规定的?
工程质保金的规定如下: 1、在工程项目竣工前,已经缴纳履约保证金的,发包人不得同时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 2、工程质保金预留比例不高于结算总额的5%。 3、社会投资项目采用预留保证金方式的,发承包双方可
2023-02-22 15,340
-
01:46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谁
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具体实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可以将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委托给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具体实施。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质量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1,964 2022.04.17 -
00:56
建设工程施工纠纷管辖权如何确定
建设工程施工纠纷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常见的纠纷,通常是因为建设工程合同履行的问题引发的。 面对合同纠纷,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要分三步进行分析: 1、首先,看合同是否有有效的仲裁协议,或合同中是否存在有效的仲裁条
1,563 2022.05.11 -
00:55
建筑工程保证合同纠纷如何处理
合同当事人在遇到合同争议时,究竟是通过协商还是通过调解,仲裁,诉讼去解决,应当认真的考虑对方当事人的态度,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自身的财力人力等实际的情况,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争议解决对策,选择最适合自身情况的争议解决的方式。由于建筑工程保证合
1,14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