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贷款罪的犯罪构成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骗取贷款罪的犯罪构成为: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和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的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向银行申办贷款的过程中采取了欺骗手段。犯罪主体通常是贷款人,主观方面为故意,即积极采取欺骗手段,追求获得贷款归贷款人使用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 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骗取贷款罪的犯罪构成为: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和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的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向银行申办贷款的过程中采取了欺骗手段。犯罪主体通常是贷款人,主观方面为故意,即积极采取欺骗手段,追求获得贷款归贷款人使用的目的。
骗取贷款罪的犯罪构成如下: 1、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2、本罪在主观上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单位也可构成本罪。 4、侵犯的客体是破坏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
骗取贷款罪需要哪些犯罪构成
骗取贷款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如下: 1、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并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后果或者骗取贷款情节严重的行为。 2、侵犯的客体系双重
2020.05.22 124 -
骗取贷款罪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方面,骗取贷款罪侵犯的客体系双重客体,即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国家金融信贷资金管理制度。 (二)客观方面,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并给银
2020.01.29 165 -
骗取贷款罪构成要件
我国刑法对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第一、客体要件:既侵犯了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所有权,还侵犯了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第二、客观要件是: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第三、主体要件
2022.04.13 1,471
-
骗取贷款罪的犯罪构成?
骗取贷款罪的犯罪构成为: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和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的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向银行申办贷款的过程中采取了欺骗手段。犯罪主体通常是贷款人,主观方面为故意,
2022-06-07 15,340 -
骗取贷款构成犯罪吗?
1、涉嫌骗取贷款罪,但如果没有采取欺诈手段,则不属于刑事案件,银行应通过民事诉讼索要。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2022-05-02 15,340 -
骗取贷款构成犯罪吗
1、涉嫌骗取贷款罪,但如果没有采取欺诈手段,则不属于刑事案件,银行应通过民事诉讼索要。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2022-04-02 15,340 -
骗取贷款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骗取贷款罪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欺骗他人、隐瞒事实等手段,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金额的犯罪。本罪侵犯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对贷款的所有权,还侵犯了国家对金融管理制度。在客观方面表现
2022-06-01 15,340
-
01:02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诈骗罪,指的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捏造事实或掩盖事实真相等手段,骗取金额较大的他人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侵犯对象,一般仅限于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财物,而不是以骗取其他非法的利益。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有: 1、诈骗罪得侵犯的客体,主要为他
7,414 2022.04.15 -
01:31
改变贷款用途构成犯罪吗
改变贷款用途是否构成犯罪,根据金额来定。改变贷款用途一万元以上的是犯罪,一万元以下的不是犯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涉嫌贷款诈骗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2,111 2022.05.11 -
01:08
高利转贷罪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别
高利转贷罪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别有: 两者的概念不同;前者是以转贷谋取私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再以高额的利息转贷给他人,违法所得金额较大的行为;后者则是通过欺骗方式取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
1,52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