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物诉讼时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否,遗失物返还请求权的期限是指除斥期限而不是诉讼时效期限。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依法确定的某种权利预定的存续期间,该期间届满,则权利当然消灭,故又称为权利预定存续期间,即预定期间。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六条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否,遗失物返还请求权的期限是指除斥期限而不是诉讼时效期限。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依法确定的某种权利预定的存续期间,该期间届满,则权利当然消灭,故又称为权利预定存续期间,即预定期间。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遗失物不适用诉讼时效。遗失物返还请求权的期限是除斥期限,而不是诉讼时效期限;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
-
遗失物是否受到诉讼时效
否,遗失物返还请求权的期限是指除斥期限而不是诉讼时效期限。 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依法确定的某种权利预定的存续期间,该期间届满,则权利当然消灭,故又称为权利预定存续期间,即预定期间。
2021.01.07 142 -
请求返还遗失物是否适用诉讼时效
请求返还遗失物不适用诉讼时效。因为遗失物返还请求权的期限是指除斥期限,而不是诉讼时效期限。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依法确定的一种权利预定的存续期间,该期间届满,则权利当然消灭,故又称为权利预定存续期间,即预定期间。
2021.01.04 193 -
请求返还遗失物是否适用诉讼时效规定?
请求返还遗失物不适用诉讼时效。法律规定,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的,其返还原物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
2021.01.26 149
-
遗失物可否适用诉讼时效
否则,遗失物返还请求权的期限是指拒绝期限,而不是诉讼时效期限。拒绝期限是指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依法确定的某项权利预定的期限。期限届满后,权利当然会被消除,因此也称为权利预定期限,即预定期限。拒绝期间是学
2022-01-05 15,340 -
遗失物的诉讼时效一般来说是多久的呢
第一百三十五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
2022-07-21 15,340 -
遗产诉讼时效
《继承法》第三条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3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20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如果受遗赠人在法定时间内不作出接受遗赠的表示
2021-06-30 15,340 -
物权诉讼时效
物权不受诉讼时效限制,诉讼时效也不适用于物权。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和他物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
2022-03-11 15,340
-
01:39
遗产继承有诉讼时效吗
遗嘱继承在本质上是财产所有权的流转,所以遗嘱继承的效力会受到财产所有权效力的影响。为了促进财产流转,充分利用财产,国家对遗产承受人继承权利的保护期限作了一定的规制,表现在:第一,对受遗赠人接受遗产期限作了规制。《继承法》第25条第2款规定:
1,765 2022.04.17 -
00:57
欠钱多长时间失去诉讼时效
欠钱过了三年的诉讼时效后,就会失去诉讼时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是三年。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另有规
2,229 2022.04.17 -
00:52
普通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区别
普通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的区别有: 1、普通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超过普通诉讼时效而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会丧失胜诉权,而最长诉讼时效有20年; 2、普通诉讼时效应当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而最长诉讼
5,62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