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国家公文证件罪罪名怎么认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采取“欺骗”手段骗回自己的钱财,不算为违法犯罪行为。但伪造国家公文行为,则属于违法犯罪行为。2、即便取回自己的钱财,对方也要追究刑事责任。请将这些情况如实向警方说明情况。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首,本人认为司法机关对你的行为应当批评教育,但不应该处罚。3、如果没有采取上述行为,也可以直接向警方汇报。看警方能否采取其它方式进行抓捕。《治安管理处罚》第五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一)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三)伪造、变造、倒卖车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艺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或者其他有价票证、凭证的;(四)伪造、变造船舶户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船舶户牌,或者涂改船舶发动机号码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该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该罪。 2、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信誉。国家机关制作的公文、使用的印章和证件,是其在社会的一定领域、一定方面实行管理活动的重要凭证和手段。任何伪造、变造国家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会影响其正常管理活动,损害其名誉。 3、该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该罪。 4、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
-
骗取国家公文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骗取国家公文罪立案标准如下: 1、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为手段,目的是诈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理论上称为牵连犯,选择重罪处罚,即只能确定诈骗罪; 2、诈骗罪超过50万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具体刑
2022.05.11 3,012 -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文件罪怎么认定
犯罪行为满足以下要件,可以构成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文件罪: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守秘密制度;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文件,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
2020.05.20 90
-
骗取国家公文证件罪立案标准?
1、采取“欺骗”手段骗回自己的钱财,不算为违法犯罪行为。但伪造国家公文行为,则属于违法犯罪行为。2、即便取回自己的钱财,对方也要追究刑事责任。请将这些情况如实向警方说明情况。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
2022-03-27 15,340 -
骗取国家公文证件罪立案标准
1、采取“欺骗”手段骗回自己的钱财,不算为违法犯罪行为。但伪造国家公文行为,则属于违法犯罪行为。2、即便取回自己的钱财,对方也要追究刑事责任。请将这些情况如实向警方说明情况。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
2022-03-21 15,340 -
骗取国家公文证件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1、采取“欺骗”手段骗回自己的钱财,不算为违法犯罪行为。但伪造国家公文行为,则属于违法犯罪行为。2、即便取回自己的钱财,对方也要追究刑事责任。请将这些情况如实向警方说明情况。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
2022-04-18 15,340 -
骗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量刑标准
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 你所述情况一般是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另外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
2022-03-17 15,340
-
01:15
骗取国家资金罪怎么判刑
骗取国家资金,主要是指贪污罪,具体是由《刑法》第382条、第383条规制的,根据规定,犯本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以下3个不同的档次处罚: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2,632 2022.04.17 -
01:01
诈骗国家财产怎么定罪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诈骗国家财产构成犯罪的,应该按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诈骗罪最高可以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
3,577 2022.04.15 -
01:11
诈骗罪怎么认定
用非法的手段将他人的财物以私自占有的目的,而故意虚构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造成他人损失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罪的定罪标准以诈骗金额分为三个标准。我国刑法对于诈骗罪的认定为: 1、诈骗金额达到较大的标准,即诈骗个人财物为两千元至四千元的情形,
4,94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