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特定款物司法解释(二)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尚未对挪用特定款物罪作出司法解释。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指违反特定款物专用的财务管理制度,挪用国家用于救灾、救援、防洪、优抚、扶贫、移民和救济,情节严重,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挪用公款罪:1、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挪用公款、非法活动、挪用公款、营利活动、挪用公款、三个月以上、挪用公款、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救灾、救援、防洪、优惠待遇、扶贫、移民、救济资金属于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挪用特定款物中的“特定款物”是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国家工作人员挪用特定款物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指违反特定款物专用的财经管理制度,挪用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
-
挪用特定款物罪法条及司法解释
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指,违反特定款物专用的财经管理制度,行为人实施了挪用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导致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我国刑法明确规定,触犯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犯罪嫌疑人,会被法院判处三
2022.04.13 1,438 -
挪用特定款物罪既遂的刑法如何解释
挪用特定款物罪既遂的《刑法》裁量规定为:对直接责任人员一般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指违反特定款物专用的财经管理制度,挪用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
2020.05.20 111 -
挪用公款的司法解释
挪用公款数额认定的司法解释: 1、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认定“数额巨大”。 2、挪用公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
2020.10.22 195
-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司法解释
详见《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
2022-03-09 15,340 -
挪用特定款物罪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八十六条,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挪用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 (二
2021-10-13 15,340 -
两高挪用公款司法解释两高挪用公款司法解释
《刑法》基本规定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三个月以上未偿还的,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2021-12-05 15,340 -
挪用公款司法解释
五千元以上可以报案。以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以挪用公款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为数额巨大的起点。以挪用公款五千元至一万元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
2022-05-28 15,340
-
00:57
挪用公款能保释吗
保释一般指取保候审,刑事案件可以申请取保候审。根据现行检察院颁布的《刑事诉讼规则》,不得取保候审的有两类人,一是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嫌疑人,二是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其他犯罪嫌疑人。同时,公安机关、检察院、人民法院都有取保候审的决定权。
1,068 2022.04.15 -
01:05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司法解释
我国相关司法解释对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作出了下面几点规定: 第一,非法占用耕地“数量较大”,指的是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者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十亩以上; 第二,非法占用耕地,“造成耕地大量毁坏”,指的是行为人非法占用耕地,以此来
8,619 2022.04.12 -
01:13
非法储存危险物质司法解释是什么
我国司法解释对于非法储存危险物质的立案追诉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如果行为人非法储存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同时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立案追诉: 第一,造成人员重伤或者者死亡; 第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十万元以
3,271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