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赃款赃物是否为善意取得

赃款赃物是否为善意取得

2022-03-11 21:58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福建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3-11回复

专业分析:

不属于善意取得,应当依法予以追缴。赃款赃物的性质,只能够由国家授权的特定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执法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作出的生效裁决来确定,这是认定赃款赃物在程序上的决定性要件。生效的裁决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行政执法机关依照有关的行政法律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二是人民法院对其管辖的刑事案件作出的裁决。刑法:第六十四条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我国法律严格禁止销售和购买赃物,即使买受人购买赃物时出于善意,也不能取得对该物的所有权。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我国法律严格禁止销售和购买赃物,即使买受人购买赃物时出于善意,也不能取得对该物的所有权。

律师普法更多>>
  • 赃款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赃款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或即时时效,指动产占有人向第三人移转动产所有权或为第三人设定其他物权,即使动产占有人无处分动产的权利,善意受让人仍可取得动产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制度。

    2020.09.17 353
  • 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民法典》并没有规定盗赃物不得适用善意取得的规定,按照私法“法无明文规定禁止为即可为之”的原理,可以认为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2021.02.26 302
  • 盗赃物适用善意是否取得
    盗赃物适用善意是否取得

    盗窃赃物适用于善意取得,但需要一定的条件。无处分权人将房地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受让人取得房地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1、受让人在转让该不动产或动产时是善意的; 2、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3、转让的房地产

    2022.04.14 1,193
专业问答更多>>
  • 盗赃物能否善意取得

    对此目前法律上没有规定 学者在理论上有分歧 有部分学者认为盗赃物应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即原权利人有权在法定期限内回复其物,但善意第三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物的,原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

    2022-03-17 15,340
  • 盗赃物是否可以善意取得

    1、关于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各国立法规定基本相似,即盗赃物原则上不应适用善意取得。 2、我国《民法典》对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虽然未予以明确规定,但1958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知情的买

    2022-06-11 15,340
  • 赃款赃物善意取得的五个必须条件

    赃款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五个必须”条件 (一)必须是受让人基于善意取得 依积极观念的理解,善意是指财产受让人具有将财产让与人视为原权利人的误信,例如将动产的承租人、借用人、运送人等误认为是所有人或

    2022-03-18 15,340
  • 遗失物和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⒈原则上遗失物和赃物是不适用善意取得的,但是符合一定条件的遗失物和赃物是可以善意取得的。 ⒉

    2022-07-18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脏物和赃物的区别 01:06
    脏物和赃物的区别

    脏物和赃物的区别如下:赃物就是通过不正规手段获得的财产或者物品,通常和金钱挂钩。比如偷,抢,贪,骗,坑来的都是赃物。字面上讲和脏差不多的意思,脏是用来形容实物,比如水脏和或者衣服脏,而脏物的脏是用来形容道德,并非实物,所以顾名思义脏物就是用

    7,313 2022.05.11
  • 赃款流向第三人的能否追缴 00:50
    赃款流向第三人的能否追缴

    赃款流向第三人的能否追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第三人知道获得的财产是赃款,是可以向第三人追缴的;如果第三人不知道是赃款的,就无法向第三人进行追缴。这是因为第三人可以通过善意取得制度获得赃款的所有权,司法机关是无法进行追缴的,同时第三人

    15,369 2022.05.11
  • 收赃销赃罪多少金额要判刑 01:16
    收赃销赃罪多少金额要判刑

    收赃销赃罪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犯罪嫌疑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还有犯罪所得产生的,价值三千元到一万元以上的收益,那么就已经构成犯罪,公安机关可以立案追究。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

    3,118 2022.04.17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