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中的公积金怎么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计算经济补偿金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指的是按劳动者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正常工作期间平均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各种补贴和津贴、加班工资、奖金和特殊情形下支付的工资。 1、如果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所称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按应发工资计算。 3、如果单位没有正当合法理由单方辞退,需要按上面标准支付双倍的赔偿金。 4、若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的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与你解除劳动关系的,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也不需要提前通知你;但是,这需要用人单位举证并且书面通知你解除劳动关系。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 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
解除劳动合同公积金怎么提取
解除劳动合同的员工且本人及配偶无尚未偿清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可持下列要件到缴存的管理部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 提取要件: ①身份证(职工本人和代办人的身份证原件,代办人资格证明文件原件); ②加盖单位预留印鉴的《住房公积金提取申请审批书》; ③
2020.08.26 222 -
解除劳动合同怎么提取公积金
解除劳动合同后可拿着相关的材料到缴存的管理部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 提取要件: 1、身份证(职工本人和代办人的身份证原件,代办人资格证明文件原件); 2、加盖单位预留印鉴的《住房公积金提取申请审批书》; 3、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证明原件; 4、
2020.11.09 357 -
解除劳动合同怎么还公积金袋款
解除劳动合同之后,社保和公积金终端,需要到原单位办理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在找到新工作之后,新的工作单位带着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到社保局办理社保和公积金的缴纳工作。一旦劳动合同解除,社保和公积金就会中断,需要找到新工作之后办理续交。
2020.02.17 183
-
劳动合同中的在公积金规定
劳动合同里没有公积金这一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有规定如何解决。 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13条、第14条、第15条都明确规定,不管是单位办理缴存登记、设立单位住房公积金账户,还是为在职职工设
2022-04-14 15,340 -
劳动合同住房公积金是怎样计算的
单位与职工终止劳动关系的,单位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30日内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变更登记,并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审核文件,到受委托银行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转移或者封存手续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2022-07-03 15,340 -
解除劳动合同公积金怎么提取公积金
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且本人及配偶无尚未偿清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可持下列要件到缴存的管理部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 提取要件:①身份证(职工本人和代办人的身份证原件,代办人资格证明文件原件);②加盖单位预
2022-08-10 15,340 -
劳动合同上的公积金
我国劳动法并没有规定用人单位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应当依法缴纳住房公积金。但是如果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同劳动者说明会依法缴纳住房公积金,并且在合同中明确写明的,在事后没有依法
2022-04-13 15,340
-
01:00
劳动合同违约金怎么算的
我国法律对于劳动合同的违约金的数额没有明确规定,具体可以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决定,但是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标准是: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同时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可知
1,758 2022.04.17 -
01:01
劳动合同赔偿金是怎么计算的
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用人单位违反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经济补偿的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已经支付了赔偿金的,不用再支付经济补偿。出现法定的一些情形,如用人单位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
1,854 2022.04.15 -
00:48
不续签劳动合同赔偿金怎么算
不续签劳动合同赔偿金的计算方法,需要根据该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的工作过年限来进行计算。劳动者在本单位每工作满一年,用人单位就需要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在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那么用人单位就需要按照一年的
1,53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