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必备证据?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者需要通过劳动保障监督、劳动争议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者申请工伤认定、职业病诊断鉴定等。,并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或案件事实。如果工人不能提供相关证据,可能会影响自己的权益。因此,工人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保留相关证据。主要证据包括:(1)用人单位的证据,如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与用人单位有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工资表、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收取押金的收据、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通知、出勤记录等。(2)来自其他主体的证据,如职业中介机构的收费文件。(3)来自相关社会机构的证据,如工伤或职业病后的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职业病诊断鉴定证明、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送举报材料等邮局收据。(4)来自劳动保障部门的证据,如劳动保障部门通知受理投诉或查处结果的通知。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纠纷中的下列证据必须保留: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例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能证明双方主体资格的证据,例如单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以及其他能用来支持本人的主张的证据。
当事人需要在法院审理离婚案件过程中提供的证据包括夫妻感情确已经破裂,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证据;一方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等事实证据。涉及抚养权和财产分割的还要准备相应的证据。
-
合同纠纷必须要具备哪些证据
起诉合同纠纷需要的证据有: 1、合同双方的基本身份信息证明材料。一般指身份证、户口登记簿等; 2、订立合同的证明材料。例如,订立书面合的合同书; 3、合同履行的证明材料。例如,买面合同中的付款凭证; 4、提出主张的事实依据证明材料; 5、其
2021.01.01 173 -
劳动纠纷如何收集证据
劳动纠纷中收集有关劳动证据: (一)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 2、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由工商登记机关出具的工商登记清单,社团法人
2020.07.11 193 -
劳动纠纷没证据怎么办
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者在用人单位面前往往是处于劣势地位的,有些单位会以没和工人签署劳动合同,双方没有建立劳动关系为由拒绝赔偿。当这种事情发生后,工人可以申请确定劳动关系仲裁,运用法律手段维权。那么劳动仲裁没有任何证明怎么办?没有任何证据,是无
2020.06.17 136
-
劳动纠纷哪些证据必须保留
劳动者通过劳动保障监察、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或者申请、诊断与鉴定等,都需要提供证明自己主张或案件事实的证据。如果劳动者不能提供有关证据,可能会影响自身权益。因此,劳动者在平时的工
2022-09-02 15,340 -
劳动纠纷什么证据必须保留
劳动者通过劳动保障监察、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或者申请、诊断与鉴定等,都需要提供证明自己主张或案件事实的证据。如果劳动者不能提供有关证据,可能会影响自身权益。因此,劳动者在平时的工
2022-08-14 15,340 -
劳动纠纷的诉讼该准备哪些证据
对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在维权前应该注意要收集的证据主要有: 1、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 2、能证明在单位上班的证据。 这些证据主要有劳动合同、单位的工作证、上岗证、考勤记录、工友的证明、以前
2022-07-17 15,340 -
劳动纠纷诉讼需要具备哪些证据
(一)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1、当事人为公民的,应提交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或本;2、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副本或者由工商登记机关出具的工商注册登记资料、社团法
2022-09-02 15,340
-
01:01
什么是劳动纠纷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纠纷一般也可以被称为叫“劳动争议”,劳动纠纷是日常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纠纷;指的是劳动关系的中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执行劳动法律和相关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针对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所产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争议
1,201 2022.04.15 -
01:00
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有哪些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应该必备的条款有: 1、需要详细的用人单位的名称、办公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公司的主要负责人; 2、员工本人与其身份证一致的姓名、家庭详细住址或者常住地址、居民身份证号码,或其他有效的证件号码; 3、单
10,598 2022.05.11 -
01:11
劳务合同纠纷劳动仲裁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7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即劳务合同纠纷中的当事人可以通过调解、劳动仲裁,以及提起诉讼的方式解决。 但是,在前述解决方式中存在适用顺序。根
1,84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