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给职工交养老金标准是多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由各省市根据前一年的职工工资进行规定,每个省份有所区别。
《社会保险法》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由各省市根据前一年的职工工资进行规定,每个省份有所区别。
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年限满一年即发放1%。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2%。计算公式为: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 4、过渡性调节金以当地现行标准为基数,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计发。2015年及以后退休的,不再发给过渡性调节金。
-
企业不给职工交养老保险
单位不给交养老保险可以去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从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关系,一个月内订立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这是劳动者的权利,用人单位的义务。
2020.11.22 167 -
-
单位给职工交养老金比例是多少
企业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总额的20%缴纳,职工个人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的8%缴纳。需要注意的是,各地缴纳的比例不相同,具体可以根据当地政策而定。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以个人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以所在省上年度
2020.11.17 512
-
2020年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标准是多少
湖北省十堰市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仅限个人账户建立前参工人员)构成: 1、基础养老金=(本人退休时所在市州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022-10-30 15,340 -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标准是多少?
一、企业为职工买社会养老保险标准是按照当地的社保局最新的社保基数按比例缴纳的。(社保缴纳基数一般是指当月的工资)二、社保缴纳计算方法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资收入支付基数。(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
2021-12-21 15,340 -
央企职工退休养老金的标准是多少
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参加者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为本人指数化月平均
2021-10-16 15,340 -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交多少
1、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
2022-06-29 15,340
-
01:13
倒闭企业职工补偿标准倒闭企业的职工补偿标准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补偿标准按员工在本企业的实际工作年限计算,每满1年需向员工支付1个月工资;满6个月不满1年的,则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按0.5个月的工资标准进行赔偿。月工资的标准为,员工在劳动关系
3,732 2021.04.25 -
00:56
国企职工判刑后还有养老金吗国企职工判刑后还有养老金。职工判刑不影响养老金。在职职工判刑后,如果出狱后已经累计缴纳养老保险费满十五年,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领取养老金,反之缴费不满十五年的,则不能领取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
4,397 2022.05.13 -
01:01
就业合同违约金金额标准是多少就业合同违约金金额一般情况下按照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条款来承担违约责任。如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人民法院应当
842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