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挪用公款罪该如何认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犯挪用公款罪,多次挪用公款的,应将数额累计后再进行认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多次挪用公款罪数额应累计计算。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从而构成的犯罪,行为人构成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挪用公款罪数额认定是: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进行非法活动的; 2、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
挪用公款罪应该如何认定
对挪用公款罪的认定,可以考虑从构成要件入手,其中包括了四个方面: 1、挪用公款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2020.12.23 151 -
挪用公款罪的挪用公款罪如何认定
挪用公款罪中的公款的认定标准: 1、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所有的款项; 2、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运输中的私人资金款项; 3、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的特定款物等。
2020.02.25 185 -
应该如何认定挪用公款
当出现以下情形的就应当认定为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
2020.07.14 108
-
挪用公款罪如何认定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罪
1、考察行为人是否属于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本法第93条所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范围。如果缺少上述三个条件之 一,该行为人也不能成为挪用公款罪的主体。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2022-05-19 15,340 -
挪用公款罪该如何认定?
认定某一挪用公款行为,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时,要把握以下几点: 1、考察行为人是否属于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本法第93条所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范围。如果缺少上述三个条件之 一
2022-05-25 15,340 -
挪用公款罪多次挪用怎么认定
首先,从多次挪用公款与多次连续挪用公款并用后一次挪用公款归还前一次挪用公款的量刑应有所区别。行为人多次挪用公款都未还,应按多次挪用公款数额累计确定量刑,对此认识较一致。但行为人在一定时间内多次挪用公款
2022-03-21 15,340 -
挪用公款罪应该如何认定
对挪用公款罪的认定,可以考虑从构成要件入手,其中包括了四个方面: 1、挪用公款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
2022-06-25 15,340
-
00:54
挪用公款如何定罪
挪用公款罪的判刑为:犯此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与贪污罪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外延基本相同。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
1,315 2022.04.17 -
01:03
挪用公款罪如何处罚
根据《刑法》有关的规定,挪用公款罪的处罚标准为: 国家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捷,挪用国家单位的公款供个人使用,并进行非法活动的,或挪用公款金额较大、进行盈利活动的,或挪用公款金额较大、且超过3个月没有归还的,属于挪用公款罪,
2,750 2022.04.17 -
01:04
挪用公款如何处罚
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
610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