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如何处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二)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为准备实施恐怖活动而进行的准备活动,危害不特定人和物的安全而积极为之,并且希望这种恐怖活动的结果发生。过失不构成本罪。 (三)客体 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 (四)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利用极端主义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的行为。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必须利用极端主义;二是在些基础上的煽动和胁迫;三是针对的对象是不明真相的人群;行为的目的是达到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一般的煽动和胁迫行为,以及针对个别人的煽动和胁迫不能构成,或者只是单纯出于个人特定的目的的煽动和胁迫行为,不能构成本罪。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根据我国刑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知道,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的行为人犯了这个罪的,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如果是情节严重的,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是情节特别严重的,会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利用极端主义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怎么处罚
利用极端主义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0.12.27 151 -
犯《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怎么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知道,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的行为人犯了这个罪的,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如果是情节严重的,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是情节特别严重的,会被判处
2020.11.10 148 -
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怎么处理
按照《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四的规定:利用极端主义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
2020.03.26 126
-
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
破坏法律实施罪主要是指利用极端主义、会道门、邪教组织封建迷信等手段破坏国家法律、法规等国家制度实施的行为,刑罚从三年以下到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不等。
2022-07-30 15,340 -
如何处理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
我国《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四规定:“利用极端主义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
2022-08-10 15,340 -
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如何处理
(一)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二)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为准备实施恐怖活动而进行的准备活动,危害不特定人和物的安全而积极为
2022-08-21 15,340 -
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如何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二十条之四【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利用极端主义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
2022-06-26 15,340
-
01:09
破坏交通设施罪如何处罚破坏交通设施罪,指的是行为人故意损坏公路、桥梁、轨道、隧道、灯塔、机场、航道、标志或进行其他损坏活动,足以导致汽车、火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在允许中发生倾覆、毁坏的危险,但尚未导致严重后果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对于产生
1,572 2022.04.17 -
01:20
破坏军婚罪如何处罚军婚,是受到我国相关法律重点保护的,它一般是针对与现役军人所形成婚姻关系的婚姻。根据《刑法》有关的规定,破坏军婚罪,指的是行为人在明知对方是现役军人的配偶,却仍与之同居、或结婚的行为,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是利用从属或
1,891 2022.04.17 -
01:15
宪法实施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宪法实施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 1、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目标; 2、其次宪法确立了立法的统一基础; 3、合理的法律体系的建立是实现宪法的基本形式之一; 4、宪法规定了解决法律体系内部冲突的基本机制; 5、宪法是立法体制发展与完善的
1,73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