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丢失了该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可以向用人单位要一份复印件。如果用人单位口头说要辞退你,你在没有接到正式书面通知(盖有公章)前,按时上班,或要求用人单位给你一个书面通知。如果仅凭用人单位口头说你明天不用来上班了,你就不来的话,到时用人单位会说是没有人说过不让你上班,是你自己旷工数日,按你自动离职处理了。被用人单位辞退或解除劳动合同,分三种情况,一是劳动者有《》第39条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无需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也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二是依《法》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情形,按第47条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还应按《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向劳动者额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三是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法》第48、87条规定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是经济补偿的二倍。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范围详见《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7条。用人单位还应向劳动者出具《劳动合同法》第50、89条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该证明的内容应符合《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4条的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合同遗失后是可以补办的。一般来说劳动合同一式三份,由职工、用人单位和劳动部门各保存一份如果职工保存的一份丢失,可以到用人单位复印保存的一份,然后加盖印章。
在丢失劳动合同后还可以进行补办。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任何一方丢失的,可以到对方复印保存的一份,然后加盖印章,标注复印来源即可。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劳动合同丢失了怎么办?
不小心把劳动合同书掉了是可以补签的。一般劳动合同法一式二份,由劳动者本人、用人单位各保存一份。如果劳动者保存的一份丢失,可以到用人单位复印他们保存的一份,然后加盖印章,标注复印来源也是可以的。
2020.05.03 250 -
劳动合同丢失了怎么办
劳动合同遗失后是可以补办的。一般来说劳动合同一式三份,由职工、用人单位和劳动部门各保存一份。如果职工保存的一份丢失,可以到用人单位复印保存的一份,然后加盖印章。
2020.08.11 202 -
劳动合同丢了该怎么办
劳动合同丢了,可以到用人单位复印一份。 一般劳动合同法一式二份,由劳动者本人、用人单位各保存一份。如果劳动者保存的一份丢失,可以到用人单位复印他们保存的一份,然后加盖印章,标注复印来源也是可以的。 对于劳动关系的举证资料,可以是工作内容的证
2022.06.11 362
-
劳动合同丢失了该怎样办?
的签订一般都是2-3份,并经劳动行政部门鉴证。可以肯定地讲你与单位所签订的劳动合同至少是两份,一份由劳动者保管,另一份由用人单位保管。
2022-09-01 15,340 -
劳动合同丢失了应该怎么样办?
的签订一般都是2-3份,并经劳动行政部门鉴证。可以肯定地讲你与单位所签订的劳动合同至少是两份,一份由劳动者保管,另一份由用人单位保管。
2022-08-28 15,340 -
劳动合同丢失了怎么办?
劳动合同丢了的,可以找用人单位复印一份,加盖印章,标注复印来源即可。对于劳动关系的举证资料,可以是工作内容的证据,如电子文本、资料;工作标识;员工名册等资料。只要双方存在正常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的举证
2022-06-18 15,340 -
劳动合同丢失了怎么办?
劳动合同丢失,但根据《劳动合同法》裁员规定范围的,那么劳动者不在裁员规定范围的,就可以反映到劳动局、仲裁委员会处理。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一条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
2022-04-24 15,340
-
01:26
合同丢失了怎么办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自成立,就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也就是说,只要双方签订了合同,合同就宣告成立;这时候如果没有特别约定或者法律特别规定的,合同就对双方当事人发生法律效力。因此,就算合同丢失,也不能阻止合同的效力发生。而且合同具有相对性
1,126 2022.04.15 -
01:20
借款合同丢失了怎么办
借款合同丢失了的处理办法如下: 1、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协商签订一份新的借款合同; 2、债务人不配合签订的,则债权人可以提供其他证据证明借贷事实的存在。如下列证据: (1)借款时的录音、录像资料; (2)借款时在场第三人的证言; (3)通过手
654 2022.10.08 -
01:33
合同专用章丢失了怎么办
合同专用章丢失的,应当立即向原办理刻制合同章材料核实的公安部门报告,并在公司所在地设区的市以上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声明原合同章作废。需要重新刻制的,要到公安机关指定地点补刻。在补刻期间如果要订立合同的,可以由法人签字代替。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
2,29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