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产假期间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员工产假期间单位一般是不能解除合同的,但是如果怀孕期间的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不论员工是否怀孕,且不用支付任何赔偿金。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相关延伸】 问:员工产假期间发工资吗? 答:员工产假期间发放的不是工资,而是生育津贴。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试用期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此外,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要解除合同并非是无条件的,劳动者要证明自己符合录用条件而用人单位依然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若产假期间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的, 劳动合同的期限应顺延至产假期满后终止。 但若职工在产假期间出现《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
员工病假期间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病假是指劳动者非因工致伤或患疾需要进行离岗休养的时间。在劳动法上,病假应该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第一,处于医疗期内的病假。根据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 9 9 4 4 7 9号)第2条规定,医疗期
2020.06.16 257 -
病假期间员工可以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吗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020.12.19 241 -
女员工怀孕期间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如果女员工在怀孕期间无严重过错的,用人单位一般不能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而解除劳动合同,否则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
2020.09.22 133
-
产假期间合同到期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合同吗
产假期间如果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不得擅自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公司擅自决定解除劳动合同是违法的。劳动者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撤销用人单位的错误决定。 如果劳动者不愿意继续与用人单位保持劳动关系。可以
2022-04-15 15,340 -
产假期间,合同到期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合同吗?
产假期间如果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不得擅自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公司擅自决定解除劳动合同是违法的。劳动者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撤销用人单位的错误决定。 如果劳动者不愿意继续与用人单位保持劳动关系。可以
2022-04-25 15,340 -
员工病假期间单位可以解除合同吗
员工在病假期间单位不能解除合同,法律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022-11-03 15,340 -
产假期间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可以要求赔偿吗?
1.除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 2.根据
2022-11-07 15,340
-
00:46
单方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吗
单方承租人不一定能够解除合同。在我国想要解除房屋租赁合同,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如果双方能够通过协商的方式解除合同的话,就可以共同地去解除房屋租赁合同。其次,如果对方不同意的话,单方承租人也可以通过行使法律规定或者双方事先约定的权利,单
582 2022.04.25 -
01:15
劳务合同解除可以要求赔偿吗
首先,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辞退员工时,应当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但具体要补偿或者赔偿多少钱,要看具体的情况和员工的工作年限。当然,也有少数情况是公司解聘员工不需要支付赔偿的,比如:因为员工的个人过失给公司
1,090 2022.04.17 -
00:58
不安抗辩权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吗
不安抗辩权可以要求解除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在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出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丧失商业信誉,转移财产、抽逃出资逃避债务等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时,具有后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中止履行后
1,492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