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贷还不上应该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律分析 大学生还不上网贷,首先遭遇到的就是高额罚息,甚至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其次,网贷公司可能会发短信、打电话催缴,影响工作、生活。最后,被法院判决执行债务,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情节非常恶劣的,法院还会追究借款人的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网络贷款与在银行贷款不同,有些是没有保障的。如果确实是没有偿还能力最好是和网络贷款机构进行一下协商,争取是否能够分期归还。而大学生网贷还不上会怎样的最终后果就是贷款机构将其起诉到法院,之后还可能面临限制出境等处罚。 1、确实没有偿还能力的,应当与贷款机构进行协商,宽展还款期间或者分期归还。 2、如果贷款机构起诉到法院胜诉之后,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3、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贷款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 4、贷款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
大学生欠网贷不还应该怎么办呢
大学生欠网贷不还,债权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1.协商方式:如果他人欠钱不还的,在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后,可以协商分期还款等。该种方式比较便捷,但是没有强制执行力的保障。 2.诉讼方式: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债权人索要无果,可以携带身份证
2020.02.22 158 -
大学生欠网贷不还应该怎么办呀
大学生欠网贷不还,债权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1.协商方式:如果他人欠钱不还的,在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后,可以协商分期还款等。该种方式比较便捷,但是没有强制执行力的保障。 2.诉讼方式: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债权人索要无果,可以携带身份证
2020.05.07 197 -
大学生欠网贷不还该怎么办
大学生欠网贷不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案件审结后,人民法院根据生效的判决、裁定要求被执行人执行,拒绝履行的,法院可以强制执行。
2020.05.26 137
-
大学生网贷还不上该怎么办
贷款还不上有可能面临对方起诉,民事诉讼,建议可以积极与贷款方协商处理,争取能分期慢慢还,如果对方利息超过法定保护线,你可以主张不还超出的利息。1、贷款不还,借款人和担保人都会被催收和起诉,并被执行财产
2022-04-12 15,340 -
大学生欠网贷不还应该怎么办
大学生欠网贷不还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要求还款。通过起诉法院判决后可以请求法院强制执行。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
2023-03-05 15,340 -
大学生网贷还不起应该怎么样办
网络贷款与在银行贷款不同,有些是没有保障的。如果确实是没有偿还能力最好是和网络机构进行一下协商,争取是否能够分期归还。而大学生网贷还不上会怎样的最终后果就是贷款机构将其起诉到,之后还可能面临限制出境等
2022-08-25 15,340 -
大学生欠网贷不还应该怎么办呢
大学生欠网贷不还,债权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1.协商方式:如果他人欠钱不还的,在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后,可以协商分期还款等。该种方式比较便捷,但是没有强制执行力的保障。 2.诉讼方式:如果无法达成一
2023-08-05 15,340
-
01:38
大学生网贷还不上会怎样大学生借网贷不归还,不仅是违约行为,情节严重的,甚至涉嫌违法犯罪。具体来说,可能会导致以下后果: 第一,需要赔偿罚息和违约金。如果借了贷款不还,根据双方的借贷合同,首先遭遇到的就是高额罚息,有一些金融机构在罚息的基础上,还需要借款人支付一笔
761 2022.06.06 -
01:03
网贷分期逾期了暂时还不上怎么办网贷分期逾期了暂时还不上的处理办法如下:借款人与出借人可以协商展期或者分期偿还欠款,如果不按展期或者分期约定还款的,债权人可申请强制执行。网络借贷合同就是一份普通的借贷合同,根据一般的借款合同,通常会明确要求借款支付一定的利息,要是再给借款
2,583 2022.05.11 -
01:14
借钱不还应该怎么办借钱不还,债权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要回借款: 1、债权人与债务人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债权人在借款期限到后,可提醒对方尽快清偿债务,也可以约定或者订立新的延期偿还合同; 2、债务人拒不还款,双方协商无效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递交
16,06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