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电话不停打怎么解决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催收电话不停地打,用户需要先接听催收电话,与催收人员进行友好地沟通,并且表明自己会尽快还款,这样催收人员就不会再疯狂地打电话了。一般来说,双方沟通好以后,只要用户进行了还款操作,后续催收的频率就会降低。而用户没有按照约定还款,则催收会继续进行下去。为了避免自己以及家人、朋友遭受电话催收的骚扰,请用户在贷款逾期后,尽快还清逾期的欠款。 那么,恶意催款电话怎么举报? 遭到恶意催收的投诉方法为: 1、向银监会投诉,可以登录银监会官网查询当地的投诉电话并拨打电话对催收平台进行投诉。 2、关注互联网金融协会微信公众号,在聊天窗口中点击联系我们,然后选择我要投诉。 3、向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举报短信网址;举报骚扰电话网址。 综上所述是律师为您解答的关于“恶意催收电话的投诉方法”,
《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催款电话打单位可以报警,可以直接联系银监会,给银监会拨打电话。也可以找到机构的所属地直接拨打该机构当地的金融办电话,这样是比较有用的。对于骚扰电话侵犯他人隐私、干扰他人生活的,报警后公安机关会进行处理。
催收大电话如果对当事人的正常造成了影响的,则当事人可以直接到公安机关报案,行为人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
催收催收公司电话
在我国债务催收公司指主要为委托人或机构如银行或信用卡公司进行讨债活动。在香港称为讨债公司,另一个较为文雅的称呼为帐务催收、信用管理、资产管理公司等,台湾的一些征信社亦有讨债的服务。这些活动不一定是合法进行的。2000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2024.06.12 877 -
952168打电话催款怎么办
952168打电话催款应该: 1、主动进行沟通 当借款人收到催收电话时,一定不要一昧的躲避,这只会让催收电话越来越多。催收要的就是借款人的还款态度和还款意愿,借款人可以选择主动联系到催收人员,表明自己当前的状况,然后告知催收人员自己现在的收
2022.12.27 15 -
不是自己欠钱催收打电话怎么对付他
1、欠钱的人跑了并且联系不上的,债权人可以直接提起诉讼,对于下落不明的受送达人,人民法院可以进行公告送达,被告没有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人民法院可以作出缺席判决。 2、当事人提起诉讼需要注意原告要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要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
2024.04.20 22
-
网贷逾期电话电话逾期能不能通过催收来解决
正常情况下当然应该偿还网贷及逾期利息,若现阶段没有能力偿还全部的网贷,借贷人也可以先偿还一部分,剩余的部分要主动跟网贷平台的工作人员协商,请求网贷平台允许分期或延期还款。
2023-12-18 15,340 -
电话催收打父母电话用法律怎么处罚?
负债人办贷款业务时,需要填写紧急联系人。 在无法联系到负债人本人时,银行可以通知给紧急联系人,或在与负债人交流时,获知无关第三人的联系方式,属于正当渠道获取。 比如负债人自己告知催收人员,父母、配偶的
2023-10-25 15,340 -
催收可以打电话告吗
是可以去报警的,催收骚扰是违法行为。但是如果你没有相关的证据比如电话录音,短信内容警察是不予立案的。建议尽快报警处理,维护权益。
2022-07-10 15,340 -
催收催收公司电话
在我国债务催收公司指主要为委托人或机构如银行或信用卡公司进行讨债活动。在香港称为讨债公司,另一个较为文雅的称呼为帐务催收、信用管理、资产管理公司等,台湾的一些征信社亦有讨债的服务。这些活动不一定是合法
2022-08-02 15,340
-
01:07
有人欠钱不还打电话不接怎么办如果对方欠钱到期不还,而且还不接电话,建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可以直接申请法院向他发出支付令,令他还钱。申请支付令在诉讼上叫督促程序,适用于金钱债务和有价证券债务,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应该明确,债权人有比较充分的证据,如有欠条、借据等。并
2,072 2022.04.15 -
00:54
打电话骂人犯法吗打电话骂人不犯法。但是打电话骂人属于骚扰。如果被骂的人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就会报警,警方调查发现骚扰者,骚扰者可能会受到惩罚,但不会被判刑。如果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会处五日以下的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公
9,574 2022.05.11 -
01:08
客户欠钱不还怎么催收客户欠钱不还,催收的途径如下: 1、用协商的方式自行解决; 2、用调解的方式,由第三方帮助解决; 3、用仲裁的方式,由仲裁机关解决。采取仲裁的方式,需要双方达成一致仲裁意见; 4、用诉讼的方式,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作出判决。 通过诉讼方式
4,760 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