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对于孩子的抚养费的标准是多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夫妻离婚子女抚养费标准按不直接抚养方月总收入的20%至30%计算。承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九条 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有特殊情况的,可以适当提高或者降低上述比例。 第五十条 抚养费应当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后父母仍有负担子女抚养费的责任,抚养费主要包括教育费、生活费和医疗费。法院在确定抚养费数额时会考虑三个因素,包括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离婚孩子抚养费的标准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考上述比例确定。
-
离婚孩子抚养费的标准是多少
离婚孩子抚养费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者,其给付标准为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如有两个以上子女,其给付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2、无固定收入者,给付标准可依据同行业平均收入或当年总收入,参照比例确定;
2022.06.25 258 -
法律对离婚孩子的抚养费标准是多少
夫妻双方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可按以下标准支付: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
2021.04.19 108 -
离婚后对小孩子的抚养费标准是多少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3、
2021.01.05 125
-
对于孩子抚养费标准是多少?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
2022-05-22 15,340 -
离婚后对孩子的抚养费标准是多少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权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
2022-03-29 15,340 -
离婚时对孩子的抚养费标准是多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7条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
2022-05-02 15,340 -
离婚对孩子抚养费标准是多少
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
2022-03-30 15,340
-
00:52
离婚小孩抚养费标准是多少孩子的抚养费金额,一般根据以下三个因素确定: 1、子女的实际需要; 2、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 3、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如果双方能够协商确定抚养费金额的,可以协商解决。无法协商一致的,只能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根据法律的规定,抚养费的金额一般
1,839 2022.04.17 -
01:31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是什么孩子抚养费的标准是什么关于孩子的抚养费,我国的法律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夫妻双方离婚后,子女应当由其中一方抚养,不抚养子女的一方,应承担子女的抚养费用; 2、承担子女的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用等等; 3、有固定的收入的一方,子
1,179 2021.04.25 -
01:05
两个孩子离婚抚养费标准两个孩子离婚抚养费标准的规定如下: 1、抚养费应当包括子女的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在实务中,首先看男女双方能否协商一致,将教育费,医疗费踢出抚养费结算。如果没有特殊约定,那么抚养费一般包括教育费,医疗费等相关费用; 2、有固定收入的
2,54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