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辞职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十一条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劳动者虽然处于试用期,但其基本权利也应该得到保障,一些单位常常无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拒绝试用期员工辞职,又或者要求试用期员工和正式员工一样提前30日提出辞职申请才解决劳动合同,这些做法都是违法的,劳动者在遭遇这种情况时,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合同试用期的相关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三年以上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其他。
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4、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5、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
劳动合同中的试用期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签订劳动合同的试用期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其他。
2020.02.09 143 -
劳动合同试用期的相关规定
劳动合同试用期的规定如下: 一、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二、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
2020.10.20 162 -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规定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作出了如下规定:同一个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对于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其他。
2020.09.17 127
-
《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辞职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
2021-07-08 15,340 -
劳动法有关试用期辞职的规定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
2021-10-24 15,340 -
劳动合同试用期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劳动合同试用期的相关规定如下: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
2022-06-20 15,340 -
试用期辞职相关规定有哪些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违反法律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
2022-06-11 15,340
-
01:10
试用期和劳动合同期限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如果劳动合同的时间期限为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那么试用期不可以超过1个月; 如果劳动合同所约定的时间为1年以上不满3年的,那么对应的试用期不能超过2个月; 对于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是3年以上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9,128 2022.04.15 -
01:06
试用期不签订劳动合同违法吗
试用期不签订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行为。 1、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试用期和转正期应当都要遵守此规定,如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2、如果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可以和用人单位进行协
577 2023.01.04 -
01:20
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有哪些规定
我国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主要是合同法第52条到第59条。其中,合同法第52条以及第53条主要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情形。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包括了以下情形:1、一方实施欺诈、胁迫的行为,从而订立合同,同时损害了国家利
6,85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