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重大经济损失的如何认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认定重大经济损失的规定标准是:特大经济损失:经济损失大于100万元;重大经济损失:经济损失大于10万元但小于100万元;较大经济损失:经济损失大于1万元但小于10万元的事故;一般经济损失:经济损失小于1万元的事故。《追诉标准》解释为:重大经济损失也称直接损失。 2、法律依据: 《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的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属于“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应当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在二百五十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的“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应当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认定重大经济损失的规定标准是:特大经济损失:经济损失大于100万元;重大经济损失:经济损失大于10万元但小于100万元;较大经济损失:经济损失大于1万元但小于10万元的事故;一般经济损失:经济损失小于1万元的事故。《追诉标准》解释为:重大经济损失也称直接损失。
渎职犯罪的经济损失所适用的认定方法为:渎职犯罪的经济损失指渎职犯罪或者与渎职犯罪相关联的犯罪立案时已经实际造成的财产损失,包括为挽回渎职犯罪所造成损失而支付的各种开支、费用等。立案后至提起公诉前持续发生的经济损失,应一并计入渎职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
-
如何认定渎职犯罪经济损失?
“经济损失”,是指渎职犯罪或者与渎职犯罪相关联的犯罪立案时已经实际造成的财产损失,包括为挽回渎职犯罪所造成损失而支付的各种开支、费用等。立案后至提起公诉前持续发生的经济损失,应一并计入渎职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债务人经法定程序被宣告破产,债务
2020.10.11 122 -
渎职犯罪经济损失如何认定
认定为渎职犯罪经济损失的是渎职犯罪或者与渎职犯罪相关联的犯罪立案时已经实际造成的财产损失;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
2020.03.08 158 -
重大过失如何认定
重大过失是指一般人都能预见,作为有相应工作能力的人员却没有预见或预见到但轻信不会发生而造成事故或损失的一种主观心态。对于重大过失,当事人一般不得事先约定免除责任。
2020.02.25 185
-
重大经济损失金额的如何认定
认定重大经济损失的规定标准是:特大经济损失:经济损失大于100万元;重大经济损失:经济损失大于10万元但小于100万元;较大经济损失:经济损失大于1万元但小于10万元的事故;一般经济损失:经济损失小于
2022-10-18 15,340 -
如何认定诈骗罪中重大经济损失
骗取贷款罪是指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2022-10-31 15,340 -
如何界定重大经济损失
重大经济损失,重大经济损失也称直接损失,是指犯罪行为使受害人现有的财物数量当即减少或丧失。在“两高”对《司法解释》进行修订前应当认为重大经济损失仍是一条有效的解释,在司法实践中应当遵照执行。即“给权利
2023-05-14 15,340 -
重大经济损失如何定性
重大经济损失,重大经济损失也称直接损失,是指犯罪行为使受害人现有的财物数量当即减少或丧失。在“两高”对《司法解释》进行修订前应当认为重大经济损失仍是一条有效的解释,在司法实践中应当遵照执行。即“给权利
2022-11-07 15,340
-
01:16
重婚罪如何认定
如果犯罪嫌疑人符合下面四个要件,就构成了重婚罪: 第一,犯罪嫌疑人属于达到了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具体包括两类:一是明知道他人有配有,虽然自己未婚,仍然与他人结婚的;二是自己已经结婚并且没有离婚,却仍然与他人再次结婚的
3,905 2022.04.15 -
01:07
犯重婚罪是如何认定的
如果犯罪嫌疑人符合下面四个要件,就构成了重婚罪: 第一,犯罪嫌疑人属于达到了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具体包括两类:一是明知道他人有配有,虽然自己未婚,仍然与他人结婚的;二是自己已经结婚并且没有离婚,却仍然与他人再次结婚的
9,264 2022.04.15 -
01:10
离婚损害赔偿如何认定
离婚损害赔偿的无过错方可以请求加害方进行损害赔偿,符合下列情形可以认定离婚损害赔偿: 1、夫妻中的一方具有有配偶者与他人或明知他人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的违法行为; 2、和别人同居,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3、
592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