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什么小事情可能构成犯罪

什么小事情可能构成犯罪

2022-09-07 19:33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云南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9-07回复

专业分析:

根据司法解释第二百六十四条所说的多次,规定为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如果小偷小摸的行为是多次的,就符合多次盗窃的标准,无论盗窃数额的多少,都已经构成了的标准。所以小偷小摸的行为次数多的话,可能会触犯盗窃罪。根据《》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缓报疫情可能构成传染病防治失职罪。传染病防治失职罪是指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小偷小摸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律师普法更多>>
  • 哪些情况可能构成犯罪
    哪些情况可能构成犯罪

    存在以下情况的,可能会构成犯罪: 1、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2、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的行为; 3、侵犯公民

    2020.07.20 228
  • 构成犯罪什么情况?
    构成犯罪什么情况?

    存在以下情况的,会构成犯罪:即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单位;在故意或者过失的主观心态下,实施了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受刑事处罚的。

    2020.10.08 115
  • 什么情况构成犯罪
    什么情况构成犯罪

    下列情况下构成犯罪:即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单位;在故意或者过失的主观心态下,实施了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法律规定应当受刑罚处罚的。

    2020.07.09 110
专业问答更多>>
  • 什么小事可构成犯罪

    1、从网上购买仿真枪送给亲戚朋友的孩子。有些商家为迎合消费者,会把仿真枪做很真,但如果太“真”了很可能被鉴定为“枪支”,从而构成《》一百二十五条、一百二十八条的“非法买卖枪支罪”、“非法持有枪支罪”。

    2022-08-24 15,340
  • 哪些小事可构成犯罪的

    构成犯罪的小事包括:知道租客在屋内“卖淫”却不制止;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从网上购买仿真枪送给亲戚朋友的孩子。分别可能构成容留卖淫罪、容留他人吸毒罪、非法买卖枪支罪。

    2022-06-25 15,340
  • 哪些小事构成犯罪

    1、从网上购买仿真枪送给亲戚朋友的孩子。 有些商家为迎合消费者,会把仿真枪做很真,但如果太“真”了很可能被鉴定为“枪支”,从而构成《刑法》一百二十五条、一百二十八条的“非法买卖枪支罪”、“非法持有枪支

    2022-06-29 15,340
  • 从事非法集资可能构成什么犯罪

    非法集资可能构成以下罪名。按照刑法规定,从事非法集资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者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集资诈骗都有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的行为,从表面上看有一定的相似性,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人

    2022-05-2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虚假诉讼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 01:10
    虚假诉讼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

    1、虚假诉讼要构成犯罪,只有“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才有可能。“捏造”是指凭空捏造,如果纠纷事实客观存在,仅仅对非关键部分的事实进行夸大、或者滥用诉讼权利恶意诉讼的,都不构成该罪。其次,必须是民事诉讼领域的事实,如果在刑事诉讼领域捏

    1,287 2022.04.17
  • 投毒构成什么犯罪 01:18
    投毒构成什么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投毒可能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这种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犯罪分子国家对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禁止性管理秩序,及社会公众的人身安全及公私财产安全。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

    3,918 2022.04.15
  • 替人顶罪构成什么犯罪 00:55
    替人顶罪构成什么犯罪

    替人顶罪构成包庇罪。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为帮助其逃避刑事追究,故意顶替犯罪的人欺骗司法机关的,构成包庇罪。这里的“明知”,应当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结合行为人的认知能力,接触被窝藏、包庇的犯罪人的情况,以及行为人和犯罪人的供述等

    3,204 2022.05.11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