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如何积极应对诉讼?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行政机关应撰写答辩状。行政机关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 2、行政机关应提供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所有证据。 3、行政机关应按时提交前述材料。 4、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 第三十四条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是行政机关要撰写好答辩状。答辩状是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最重要的诉讼文书; 二是行政机关要整理好证据材料。行政诉讼是全面审查,因此,不管行政起诉状提出哪些问题,行政机关都要提供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所有证据;三是行政机关要按期提交答辩状以及证据材料。
行政机关积极应对行政诉讼的方式具体包括在规定期限内进行答辩、提交答辩状、确定出庭应诉人、提交有关的证据材料等。行政机关若是在法定期限内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
-
行政机关怎么去积极应对行政诉讼
行政机关积极应对诉讼的方式为:写好答辩状。整理好证据材料。按期提交答辩状以及证据材料。配合法院各项工作安排。签收法院送达的各种诉讼文书,包括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举证通知书等。
2020.01.04 145 -
行政机关怎样才能积极应对行政诉讼?
行政机关积极应对行政诉讼的方式是在规定期限内进行答辩、提交答辩状、确定出庭应诉人、提交有关的证据材料等。行政机关若是在法定期限内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
2020.07.09 73 -
行政机关如何应对行政诉讼
一是行政机关要写好答辩状。答辩状是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最重要的诉讼文书; 二是行政机关要整理好证据材料。行政诉讼是全面审查,因此,不管行政起诉状提出哪些问题,行政机关都要提供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所有证据; 三是行政机关要按期提交答辩状
2020.11.05 199
-
行政机关如何积极应对行政诉讼
一、行政机关要写好答辩状。答辩状是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最重要的诉讼文书; 二、行政机关要整理好证据材料。行政诉讼是全面审查,因此,不管行政起诉状提出哪些问题,行政机关都要提供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
2022-05-28 15,340 -
行政机关应该如何积极应对行政诉讼
一是行政机关要撰写好答辩状。答辩状是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最重要的诉讼文书;二是行政机关要整理好证据材料。行政诉讼是全面审查,因此,不管行政起诉状提出哪些问题,行政机关都要提供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
2022-08-24 15,340 -
行政机关如何积极应对行政起诉
一是行政机关要撰写好答辩状。答辩状是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最重要的诉讼文书;二是行政机关要整理好证据材料。行政诉讼是全面审查,因此,不管行政起诉状提出哪些问题,行政机关都要提供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
2022-08-24 15,340 -
行政机关怎样积极应对行政诉讼
一是行政机关要撰写好答辩状。答辩状是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最重要的诉讼文书;二是行政机关要整理好证据材料。行政诉讼是全面审查,因此,不管行政起诉状提出哪些问题,行政机关都要提供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
2022-08-24 15,340
-
01:45
诉讼离婚对方不同意应该如何办
一般情况下,诉讼离婚都是因为一方坚持离婚,而另一方不同意离婚。 因为离婚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只有在双方都同意离婚的情况下, 才有可能就离婚事宜达成一致协议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协议离婚,领取离婚证。 对方不同意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诉讼
745 2022.04.17 -
01:03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我国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具体有下面几个特征: 第一,从属法律性。指的是不论哪个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都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规定的授权范围以及法定程序; 第二,裁量性。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可以根据相对人的具体行为,进行自由裁量; 第三,单
7,319 2022.04.15 -
00:55
行政机关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情形
行政机关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情形,一般有以下的五种,具体如下: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2、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3、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4、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
3,46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