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捕审查的实施步骤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审查批捕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的活动。人民检察院在审查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后,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批准逮捕或不予批准逮捕的决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条,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对情况作出批准逮捕或不予批准逮捕的决定。若批准逮捕决定,公安机关应立即执行,并在执行过程中将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若不予批准逮捕,人民检察院应说明理由,同时通知公安机关需补充侦查。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对于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对于不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说明理由,需要补充侦查的,同时通知公安机关。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环评委托。项目建设单位需要委托环境影响评价单位。 2、环评备案。在建设项目审批前,需要到市政务大厅环保局窗口备案,确定环评报告编制等级、环境现状监测单位等内容,项目单位委托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编制。 3、环评受理。环评文件编制完成后,由建设单位携带环评文件和审批申请向当地市政务大厅环保局窗口提请受理。 4、现场踏查。当地市政务大厅环保局窗口人员组织相关人员现场踏查,了解周边环境状况。 5、技术审核。环境影响评价科直接审核或委托评估专家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论证,出具审核意见,作为环评审批技术参考。 6、环评审批。由当地市政务大厅环保局窗口出具审批意见。审批时限:报告书4个工作日;报告表4个工作日;登记表1工作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十九条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
-
土地审批的办事步骤
一、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建设项目用地预审 (一)、申报材料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工业建设项目用地) 3、项目用地平面布置图 (二)、办事程序 提出申请——现场踏查——办理项目用地预审手续——区国土资源局初
2024.06.16 33 -
侦查逮捕步骤是怎样的
侦查逮捕的程序有哪些? 关于逮捕的程序,刑事诉讼法第78条规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逮捕应当由人民检察院批准或由人民法院作出,由公安机关执行。逮捕的批准权在检察院,逮捕的决定权在
2024.05.23 22
-
轮候查封的实施步骤和规则
轮候查封债权的处理应遵循以下规则:首先,法定优先权债权应优先于普通债权得到偿还;其次,在多个普通债权存在时,若被查封财产足够,应按照查封顺序先后受偿;如果被查封财产不足,则分别适用破产和参与分配制度,
2025-01-05 15,340 -
行政审批步骤
1、审批是指政府机关或授权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有关文件,对相对人从事某种行为、申请某种权利或资格等进行具有限制性管理的行为。审批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指标额度限制;二是审批机关有选择决定权;
2022-09-01 15,340 -
土地审批步骤
1、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建设项目用地预审(1)申报材料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工业建设项目用地)3、项目用地平面布局图(2)办事程序提交申请-现场踏步-项目用地预审手续-
2021-10-25 15,340 -
环评审批步骤
1、环评委托。项目建设单位需要委托环境影响评价单位。2、环评备案。在建设项目审批前,需要到市政务大厅环保局窗口备案,确定环评报告编制等级、环境现状监测单位等内容,项目单位委托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编制。3、
2022-08-31 15,340
-
01:02
停职检查的实施程序停职检查的实施程序如下:停止被审查人的党内职务,属党委批准立案的,停职检查由党委决定;属纪检机关直接立案的,停职检查由纪检机关征求同级党委意见后决定。党委或纪检机关在作出停职检查决定后,应制作《停职检查决定书》,送达被审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
4,812 2022.05.13 -
00:53
民事案件庭审程序步骤民事案件庭审程序,具体如下: 1、起诉方需要撰写民事起诉状,根据被告的人数提供起诉状的副本; 2、起诉状准备好后,起诉方需要到管辖区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会审核收到的资料和证件,符合条件的,会发放立案通知书。起诉方需要到立案庭预交起诉
3,321 2022.05.11 -
00:48
不批捕取保候审的一般怎么判不批捕取保候审的一般怎么判,具体如何判决要根据犯罪事实进行确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
1,83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