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入户要户口本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有两种情况:1、公民办理户籍落户或迁移手续时,可以由当事人本人办理,也可以由户主办理。.如果户主想办理户口的,需要户主自己去派出所。但是,如果户主的孙子孙子女需要登记,则不需要户主本人,只要孩子的父亲或母亲携带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等材料到派出所。相关法律法规:《户口登记条例》第七条规定,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内,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弃婴,由收养人或者育儿机关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户口登记条例》第十条规定,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的,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出证件,注销户口。公民从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证明,并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迁出手续。公民迁往边防地区,必须经常住地县、市、市辖区公安机关批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办理户口本不一定要户主本人到场,可以委托他人。居民的《居民户口簿》丢失、被盗后,户主本人应及时向派出所报告,并提出补发的书面申请(本户的所有成年成员都须在申请上签名)。户主因为其他原因不能前往派出所申请办理的,应当出具书面委托申请,并签名捺印。
户口迁入需要户主本人一起办理。户口登记的内容需要变更或者更正的时候,由户主或者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户口登记机关审查属实后予以变更或者更正。
-
迁入户口一定要本人去办理吗
可以由他人代办。户口迁移中涉三个环节,其中前两个环节即办理准迁和迁移证手续时可以不需要本人前往别人代办,但最终一个环节即持迁移证入户环节最好本人前往办理。具体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 1、办理准予迁入手续,本人不去可代办,但你应当备齐所有需要提
2020.07.20 476 -
办理入户本人要去吗
办理入户是否需要本人去,有以下两种情况: 1.当公民办理户籍落户或者迁移手续,可以由当事人本人去办理,也可以由户主办理。 2.若户主子女要办理上户口,需要户主本人去派出所。 但如果是户主的孙子女或者是外孙子女需要上户口,则不需要户主本人,只
2020.09.23 346 -
办理入户需要本人吗
办理入户不需要本人,一般可以由他人代为办理。法律规定,如果是户主的孙子女或者是外孙子女需要办理入户,一般是不需要户主本人办理的,由孩子父母携带户口本、结婚证、身份证、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等材料到派出所办理入户手续即可。如果是公民自己要办理入户
2020.08.17 227
-
办理入户需要户口本原件吗
具体应当咨询当地公安机关。以四川省为例计划外新生儿办理入户所需材料入户申请表入户申请表一般在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区)公安办证中心或未成立办证中心的县(市、区)公安派出所领取。父母双方居民身份证查验原件
2022-02-14 15,340 -
没有户口本可以办理户口本上小孩入户吗
没手续的小孩可以报户口。上户口不再有任何前置条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二、依法为无户口人员登记常住户口(一)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无户口人员。政策外生育、非婚生育的无户口人员
2022-04-18 15,340 -
户口迁入需要户主本人一起办理吗
不需要。户口登记的内容需要变更或者更正的时候,由户主或者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户口登记机关审查属实后予以变更或者更正。户口登记机关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向申请人索取有关变更或者更正的证明。户口登记的内
2021-04-21 15,340 -
入职需要户口本吗?
入职户口本需要的。 看一下你的户口原件那样用人单位放心一点。公司需要办理社保等手续的,需要员工提供户口本复印件。 一、居民户口簿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状况以及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的法律效力,是户口登记机关进行
2022-07-11 15,340
-
01:53
办理离婚要户口本吗
办理离婚需要户口本。离婚分为协议离婚和起诉离婚两种方式,夫妻双方均自愿离婚的,可以协议离婚。根据相关规定,协议离婚必须依法进行离婚登记,即办理离婚证。离婚证的主要办理流程如下:夫妻双方亲自到任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离婚登记的申请,
8,387 2022.04.17 -
00:59
办理离婚证需要户口本吗
办理离婚证需要户口本。离婚分为协议离婚和起诉离婚两种方式,夫妻双方均自愿离婚的,可以协议离婚。根据相关规定,协议离婚必须依法进行离婚登记,即办理离婚证。离婚证的主要办理流程如下:1、夫妻双方亲自到任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离婚登记的
9,655 2022.04.17 -
01:00
新生儿入户怎么办理户口
新生儿农合报销比例是:如果符合国家规定生产的可以报销,顺产定额500元,如果没有超过500元就按照实际发生费用报销。剖宫产患者按照一般住院补偿,乡级医疗机构起付线为100元,补偿比例为85%;县级医疗机构起付线为400元,补偿比例为70%;
1,16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