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火罪司法解释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刑法条文】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毒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 第一款 放火、决水、爆炸、毒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或其他物质 危险方法造成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第十七条 16岁以上的人犯罪,应当承担责任。14岁以下者,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十四岁以下不满十八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四十九条 犯罪时不满18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人 女性不适用死刑。 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中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 有序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第五十七条 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 终身治权利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放火罪的司法解释是,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放火罪规定于我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与一百一十五条,指的是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实施了放火的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故意犯罪的,如果没有导致严重性后果,则判处三年至十年,如果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导致了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判处十年至死刑。过失犯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判处拘役至七年以下。
-
解释什么是司法放火罪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侵犯对象是公共安全,即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火灾危害公共安全
2022.04.14 318 -
失火罪司法解释
失火罪是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而引发火灾,造成了严重后果,危害了公共安全的行为,按我国刑法分则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过失引起火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导致死亡一人以上,或者是重伤三人以上的; (二)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是他人财
2020.09.26 219 -
失火罪司法解释
我国没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失火罪的司法解释。如果因过失造成火灾,造成一人以上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的,应该要立案追诉,构成失火罪。如果是因过失造成火灾,导致公共财产或者其他财产直接经济损失在五十万元以上,或者烧毁房屋等基本生活资料十余户的,也应
2021.05.06 2,104
-
放火罪司法解释
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刑法规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放火、决水、爆炸、投放
2021-12-05 15,340 -
放火罪的司法解释
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
2022-03-14 15,340 -
故意放火罪司法解释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现行《刑法》规定,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2022-03-04 15,340 -
放火犯罪相关司法解释
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依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
2022-08-17 15,340
-
01:12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法条及司法解释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过失投放毒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与故意投放危险物质罪相比,行为人并不是故意,而是过失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该种属于危害公
1,864 2022.04.17 -
01:07
非法经营罪司法解释
非法经营罪一般指的是违反国家的规定,并出现以下非法经营行为之一的,扰乱市场秩序,导致情节严重的,一般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导致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其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
3,607 2022.04.12 -
01:41
逃税罪法条及司法解释
我国《刑法》规定了逃税罪的量刑标准: 1、如果纳税人通过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从而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如果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4,494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