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债务起诉离婚一方不知情如何判决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夫妻债务离婚时一方不知情如果判决关键在于该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如果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则离婚会法院会判决双方共同偿还,至于如何分割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果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则法院会判决由一方自己承担。 判定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可以参照下列标准: 1.夫妻有无共同举债的合意。如果夫妻有共同举债之合意,则认定该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2.债务是否为夫妻共享。如果夫妻事先或事后均没有共同举债的合意,但该债务发生后,夫妻双方共同分享了该债务所带来的利益,则同样应视其为共同债务。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九条,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夫妻债务离婚一方不知情的情况下的判决:如果该债务是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则不可以认定为是夫妻共同债务,另一方不知情的可以不偿还,而由欠债的一方进行偿还。反之,如果用于家庭生活,则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即使一方不知情,也要承担偿还责任。
证明离婚债务一方不知情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举证。 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拿出具体票据说明其款项并不用在两个人共同生活中; 2、证明婚姻存续期间的债务一方没有享受到利益; 3、能够查清楚这笔钱的出向和自己没有关系或者自己有不在场的证据。
-
离婚债务一方不知情如何处理
离婚时对于一方不知情的债务,一旦认定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无论是否有一方不知情,夫妻双方都是要承担责任的,都具有归还债务的义务。但如果认定为夫妻个人债务,那么无论是否有一方不知情,该债务都只需有负债的一方偿还。
2021.04.23 240 -
夫妻债务离婚一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判决
夫妻债务离婚一方不知情的情况下的判决:如果该债务是夫妻共同债务,则法院会判决由夫妻二人用共同财产对债务承担清偿责任。如果该债务是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则法院会判决由债务人用其个人财产对债务进行偿还,配偶依法不承担清偿责任。
2021.03.24 87 -
起诉离婚如果一方不到场如何解决
起诉离婚如果一方不到场,分情况处理: 1.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法院可以依法缺席判决处理。 2.本人不愿出庭也不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经两次传票传唤
2022.06.10 98
-
夫妻债务离婚一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如何判决
夫妻债务离婚一方不知情的情况下,一般将会认定为夫妻一方个人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的,则还是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2023-09-05 15,340 -
婚内一方不知情的债务如何解决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规定:“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明确约定为
2022-09-03 15,340 -
夫妻债务离婚一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判决
夫妻债务离婚时一方不知情如果判决关键在于该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如果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则离婚会法院会判决双方共同偿还,至于如何分割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果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则法院会判决由一方自己承
2023-01-16 15,340 -
离婚债务一方不知情如何处理
首先要看该笔债务是否属于共同债务,包括是否为了共同生活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是否为履行法定义务所负债。如果认定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即使一方不知情,那么也是要承担责任的,也就是具有归还的义务。但要是认定为夫
2022-06-25 15,340
-
01:23
单方面起诉离婚债务如何分割
首先,如果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产生了债务的,离婚时必须对夫妻共同债务的偿还问题进行解决。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债务,分为夫妻共同债务和一方的个人债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离婚后,夫妻双方都有清偿夫妻共同债
1,089 2022.04.17 -
01:03
夫妻一方欠债如何起诉离婚
夫妻一方欠债,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话,当事人可以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注意,当事人在提起诉讼的时候,需要向人民法院递交书面的起诉状。而起诉状当中,应当记载以下的内容:双方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以及相关的事实理由。 具
563 2022.04.25 -
02:02
如果起诉离婚有孩子怎么判决
起诉离婚,孩子的抚养权问题,按照以下的规则确定: 1、离婚时子女不满两周岁的,考虑到子女较小,更加需要母亲的照顾,有的可能尚处于哺乳期,所以法律规定离婚后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如果母方有特殊原因,实际上不能或不愿抚养子女的话,可以判决随父方
939 202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