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肇事人要注意什么呢,怎么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交通事故肇事人要注意: 1、不要随便签署赔偿协议; 2、发生事故后应当及时治疗; 3、发生交通事故要及时掌握对方信息; 4、赔偿责任要及时承担。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通事故肇事人要注意: 1、现场勘查完后,处理事故民警可暂扣肇事车辆和驾驶证行驶证。 2、当事人在第一次与公安交警部门联系处理事故时,应协助做好如下工作: (1)应如实写出肇事详细经过的书面材料; (2)要办好车方和对维修车辆的保险委托书; (3)视事故损失情况向公安交警部门交纳一定的押金; (4)如涉及伤人时,要到伤者所在医院办理伤者伤势证明。 3、涉及人员伤害的事故,公安交警部门可指定一方预付伤者所需的抢救费和医疗费,结案时按责任承担。如事故责任者拒绝预付或暂时无法预付的,公安交警部门可以暂扣肇事车辆至结案。 4、办理结案时,应先与公安交警部门预约办理时间,带齐与事故有关的资料,如财产损失估价单、维修发票、相片等,前往公安交警部门处理。
交通事故肇事人要注意: 1、不要随便签署赔偿协议。 2、发生事故后应当及时治疗。 3、发生交通事故要及时掌握对方信息,交通事故发生后,要及时掌握对方信息(包括驾驶证、行驶证、交强险)等信息。
-
交通事故肇事人要注意哪些?
交通事故肇事人一般要注意以下事项: 1、应当积极救助被害人,不得逃逸; 2、应当立刻报警; 3、对于赔偿无法达成一致的,可以向交通管理部门申请调解,调解成功的,应当签署调解协议; 4、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力,双方仍不服的,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2020.04.10 121 -
交通事故受害人需要注意什么呢
交通事故受害人要注意以下事项: 1、记住肇事车辆的车牌、车型、颜色等信息; 2、保存肇事行为人的联系方式; 3、保存就诊记录、病历本、费用票据等材料。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
2020.10.05 187 -
交通事故怎么处理?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的处理方法如下: 一、立即停车、保留好现场; 二、报警; 三、查看是否有伤员,及时进行救助治疗;等等。 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 一、注意仔细检查车辆状况,及时取证; 二、注意记录双方车辆信息与车主信息; 三、在交警
2020.04.18 137
-
交通事故肇事人要注意什么呢
交通事故肇事人要注意: 1、不要随便签署赔偿协议; 2、发生事故后应当及时治疗; 3、发生交通事故要及时掌握对方信息; 4、赔偿责任要及时承担。
2022-06-06 15,340 -
交通事故肇事人要注意什么
交通事故肇事人要注意: 1、不要随便签署赔偿协议; 2、发生事故后,有人身损伤的,应当及时治疗; 3、发生交通事故要及时掌握对方信息,包括驾驶证等。
2022-06-07 15,340 -
交通事故肇事人要注意什么?
交通事故肇事人要注意: 1、不要随便签署赔偿协议; 2、发生事故后应当及时治疗; 3、发生交通事故要及时掌握对方信息; 4、赔偿责任要及时承担。
2023-06-15 15,340 -
交通事故肇事人要注意些什么
交通事故肇事人要注意: 1、不要随便签署赔偿协议; 2、发生事故后,有人身损伤的,应当及时治疗; 3、发生交通事故要及时掌握对方信息,包括驾驶证等。
2022-06-07 15,340
-
01:05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怎么认定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认定如下:1、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为主观目的条件;3、行为人有逃跑行为;4、逃跑的时间、地点条件。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
3,474 2022.05.11 -
01:00
交通事故中肇事逃逸怎么界定交通事故中肇事逃逸界定主要是以下五点: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 2、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 3、酒后、吸食毒品后
608 2022.11.21 -
01:05
申请交通事故法医鉴定应注意什么申请法医鉴定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事人应与鉴定人员积极配合,主动提供相关的伤情资料、物证和检材,如实接受鉴定人员的询问、调查和检验; 2、在鉴定过程中不得弄虚作假、提供伪证,如提供伪证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728 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