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重审后多久可以去开庭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二审回到再审后,需要重新开庭审判。《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事件,根据以下情况,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事实明确,适用法律正确,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事实错误或适用法律错误,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明确的,裁定撤销原判决,撤销原判决,撤销原判决,或调查事实后再判决(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违法判决等原判决,撤销原判决,撤销原判决,撤销原判决。原审人民法院判决回执案件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二审人民法院可不可以再次回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三十三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下列上诉案件,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可以不开庭审理: (一)不服不予受理、管辖权异议和驳回起诉裁定的; (二)当事人提出的上诉请求明显不能成立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的; (四)原判决严重违反法定程序,需要发回重审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根据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审判的规定: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发回重审的案件审理期限也应该按照第一审的期限计算。一般在六个月内审结。
二审上诉的,应当递交上诉状,法院收到上诉状后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收到答辩状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但是法律并未规定具体的开庭期限,只规定了二审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审结,具体的开庭时间应由法院根据自己的工作任务进行安排确定,可以及时向法院咨询确定,法院开庭前也会将开庭时间和地点告知当事人。
-
二审一审上诉二审多久可以开庭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结果,向上级人民法院上诉的,二审开庭时间一般由人民法院根据工作安排决定。《民事诉讼法》规定,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
2020.02.11 183 -
二审发回重审多久会开庭
二审发回重审一般三个月内会开庭。 1、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那天起三个月内审结; 2、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3、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要在第二审立案那天起的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审理再审案
2022.07.31 4,326
-
二审多久可以开庭
二审庭审结束后,多久会出判决,法律并没有强制性规定。 1、刑事诉讼二审审限为一个月,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经过高级法院批准可再延长一个月。所以最多两个半月。 2、民事诉讼二审审限为三个月,从 第二审立
2022-07-07 15,340 -
二审可以开庭多久
第一百六十五条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
2022-07-22 15,340 -
二审发回重审多久开庭
审结时限是三个月,裁定时限是三十日,如果决定发回重审的,有原法庭组成合议庭,如果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
2022-06-07 15,340 -
二审下诉后,多久可以开庭
1、对民事判决上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二审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对民事裁定上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二审立案之日起30日内做出终审裁定,没有可延长的规定。 2
2022-05-10 15,340
-
01:17
刑事二审上诉后多久开庭
刑事二审上诉多久时间可以开庭其实是没有具体的规定的,法律上只是规定二审法院受理后的时间期限,一般刑事案件最长的时间是二个半月,民事案件最长的时间是三个月。而一审法院多久时间内要把案件移送到二审法院在实际操作和法条中是没有明确的规定。 根据民
2,511 2022.04.15 -
00:55
一审到二审开庭有多久时间
一审到二审开庭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正常情况下,3个月之内就会安排开庭时间的,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是二审终审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
5,923 2022.04.17 -
01:03
取保候审后多久开庭
取保候审属于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临时强制措施,故开庭时间没有具体限制。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
6,222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