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庭前交换证据方式取得良好效果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巴马瑶族自治县法院进一步落实司法为民措施,深化庭前交换证据方式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一般都是开庭审理前几天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便于当事人提前了解对方提交的证据,以便为庭上质证打好基础。由于巴马地处偏远山区,交通条件落后,人员居住分散,照搬其他地区的做法,不但会增加当事人的诉累,增大诉讼成本,还会降低办案效率。为此,巴马瑶族自治县法院结合当地实际,针对不同的案件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案情复杂、涉及当事人多、证据多的案件,定在开庭审理前几天交换证据,通过互相质证,便于当事人了解各方的证据内容,证明目的,为案件审理的质证、认证作准备;对于案情较简单、当事人居住偏远、来往不便的案件,把交换证据的时间定在开庭前的1个小时左右,将交换证据和开庭于同一天进行,这样既能让当事人在短时间内了解对方的证据内容,又能减少当事人来往诉讼的开支,此举深受当事人的欢迎。今年以来,该院共审结民商事案件116件,其中开庭前1个小时交换证据的案件48件,占结案件数的41.1%。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庭前交换证据是必经程序吗
不是必经程序。在重大复杂的民事案件中,仅仅通过确定举证期限很难达到确定争议和证据的作用,法院就应当在开庭前组织双方当事人交换各自的证据。对于证据不多、案情简单,通过指定举证期限就能够实现确定争议和证据的案件,一般就不用采取交换证据的方式。
2020.10.26 442 -
-
立案前取得的证据有效吗
立案前采取合法手段取得的证据是有效的。 证据对于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法院查明案件事实,依法正确裁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证据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伪造或毁灭证据都是触犯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的追究。
2020.11.30 149
-
庭前交换证据后什么时间再开庭
开庭的具体时间在我国的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的,得看法院当时案件多不多,如果多,那么开庭时间自然会长些,如果少,那就能快些,一般是由法院通知开庭的,普通案件一般三个月就能审结。 法院改革中,不少法院都实
2022-07-17 15,340 -
人民法院开庭前可以双方证据交换吗
中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是指于诉讼答辩期届满之后,开庭审理以前,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当事人之间相互明示其持有证据的行为或过程。对于比较复杂的民事案件,为了提高开庭审理的实效,民事诉讼程序一般都要设置开
2022-07-12 15,340 -
证人可以在庭前证据交换时作证吗
当事人要求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在开庭前三天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证人应对作证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证人出庭作证前后,不得留在法庭旁听作证案件的审理过程。当事人提供的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由提供证人的当事
2022-08-28 15,340 -
立案前取得的证据有效吗
1、在刑事诉讼中,立案前所取得的证据一般是有效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2022-06-24 15,340
-
01:08
商标权的取得方式有什么商标权,指的是商标持有人对其所有的商标,享有排他和独占的权利,因为在中国商标权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注册,因此,商标权实际上是因其所有人申请、经过商标局确认的专有权利之后,所产生的专有权。 商标权的取得的方式,具体有两种: 1、通过原始取得与继受
2,232 2022.04.15 -
01:36
为什么要深化改革要深化改革的原因如下: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深
13,982 2022.04.17 -
01:01
分税制改革是哪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税制改革在1994年。1994年,中国正式实施分税制改革制度,分税制改革的里程碑意义和历史性贡献,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了按企业行政隶属关系组织财政收入的体制,告别了旧时统收统支的“行政性分权”,走向与市场经济更为契合的“经济性分
8,00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