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法193条内容达到多少金额立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中国刑法193条规定,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
中国刑法193条内容多少金额立案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
2020.06.27 299 -
中国刑法193条有多少钱
中国刑法193条规定的是贷款诈骗罪。 贷款诈骗罪,是指通过编造投资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利用虚假经济合同和证明文件,或者利用虚假产权证明作为担保等多种诈骗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数额较大的贷款的行为; 其金额达到一万元以上的,就应进行
2020.12.09 175
-
中国刑法193条内容多少金额立案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
2023-08-25 15,340 -
中国刑法193条内容是多少金额立案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
2023-10-07 15,340 -
中国刑法193条内容算多少金额立案
中国刑法193条规定的是贷款诈骗罪。 贷款诈骗罪,是指通过编造投资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利用虚假经济合同和证明文件,或者利用虚假产权证明作为担保等多种诈骗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数额较大的贷款的
2023-10-16 15,340 -
中国刑法193条及其以上多少金额立案
中国刑法193条规定的是贷款诈骗罪。 贷款诈骗罪,是指通过编造投资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利用虚假经济合同和证明文件,或者利用虚假产权证明作为担保等多种诈骗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数额较大的贷款的
2023-08-03 15,340
-
00:53
非法经营金额达到多少判刑
刑法规定非法经营,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作为一种经济犯罪,认定情节是否严重,首先应当考虑经济衡量标准,应该以非法经营额和获取数额较大或者巨大为起点。以非法放贷为例,如果个人非法放贷数额累计在200万元以上,单位非法放贷数额
4,687 2022.04.17 -
01:03
金额达到多少算诈骗
诈骗罪是一种犯罪行为,一般来说,诈骗的金额达到3000元以上就成立诈骗,构成了诈骗罪。但由于国内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在刑法规定的诈骗罪幅度额度内,研究确定出本地区
3,756 2021.04.25 -
00:59
诈骗金额多少立案
诈骗金额多少立案,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规定各不相同。就全国范围内而言,诈骗金额达到1万元以上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如果诈骗金额未达到3千元的,公安机关应当对诈骗行为人处以行政拘留或罚款等行政处罚,而不应刑事立案。
65,575 202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