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有什么情形,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律师解答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情形: 1、无效合同的情形包括合同当事人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合同内容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等。 2、可撤销合同的情形包括合同基于重大误解而签订;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合同的内容显失公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情形: 1、无效合同的情形包括合同当事人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合同内容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等。 2、可撤销合同的情形包括合同基于重大误解而签订;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合同的内容显失公平等。
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合同意思表示虚假; 2、合同条款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或者公序良俗; 3、合同当事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合同可撤销的情形有合同存在欺诈、胁迫、显失公平或者重大误解。
-
合同无效和可撤销的情形是什么
一、合同无效: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效。 双方以虚假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范和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 恶意串通的合同无效。 二、合同可撤销: (1)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2)一方或第三人以欺诈手段
2022.04.14 754 -
合同无效和可撤销的情形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以上为合同无效可撤销的情形。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
2021.03.25 279 -
合同的无效和可撤销的情形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区别有: 1、可撤销合同行使撤销权必须符合规定的期限,无效合同不存在期限制问题; 2、无效合同从未生效,可撤销合同是已经生效的合同; 3、无效合同自始无效,可撤销合同经撤销才无效,撤销之前为有效。
2021.01.14 387
-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有什么情形
合同无效的情形如下: 1、合同意思表示虚假; 2、合同条款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或者公序良俗; 3、合同当事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合同可撤销的情形有合同存在欺诈、胁迫、显失公平或者重大误解。
2022-10-13 15,340 -
可撤销合同和无效合同,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可撤销合同和无效合同: 1、可撤销合同是指合同因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其有效与否,取决于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是否行使撤销权的合同。 2、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严重欠缺有效要件,在法律上不按
2023-09-02 15,340 -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情形
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合同意思表示虚假; 2、合同条款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或者公序良俗; 3、合同当事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合同可撤销的情形有合同存在欺诈、胁迫、显失公平或者重大误解。
2021-12-28 15,340 -
合同无效和可撤销的情形
根据《民法典》之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如下: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违背公序良俗; 3、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4、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5、无民事行为
2022-05-11 15,340
-
01:29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区别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区别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区别在于:无效合同订立后,从一开始就不发生法律效力。对于无效合同,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可以主动干预,宣告其无效。而可撤销合同,在被撤销之前已经生效,且其法律效果可以对抗除撤销
3,321 2022.04.17 -
01:49
合同法可撤销合同情形有哪些
合同可撤销的情形有以下八种,具体情形为: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2、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是指一方在
2,699 2022.10.22 -
01:04
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
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即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的意思表示是虚假的;第二,当事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当事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并且其签订合同的行为超出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等水平,且没有经过其法
7,38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