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案标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造成严重后果的、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拘役或者管制。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毒害性、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主观方面是故意、爆炸,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毒害性、放射性。根据刑法修正案 (三)第8条的规定,是指故意以放火、决水,犯本罪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情况下,如果当事人明知对社会有恶劣影响,却仍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以此来危害公共全的。那么法院会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也会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来进行定罪处罚。
我国的刑法已经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立案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如果当事人明知对社会有恶劣影响,却仍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以此来危害公共全的。那么法院会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也会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来进行定罪处罚。
-
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案标准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概括性罪名,是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满足以下标准可以立案: 1、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主观表现为故意。 2、无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只要实施危害
2020.06.05 481 -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立案标准
我国的刑法已经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立案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如果当事人明知对社会有恶劣影响,却仍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以此来危害公共全的。那么法院会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也会按照以危险方
2022.04.13 414 -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立案标准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认定: (一)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二)主体为一般主体,单位可以成为本罪主体; (三)客体是国家对社会公共安全的管理秩序; (四)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故意使用危险方法侵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权或者重大公私财产
2020.05.03 157
-
危险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罪
造成严重后果的、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拘役或者管制。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毒害性、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主观方面是故意、爆炸,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犯罪主体是一
2023-07-07 15,340 -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立案标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是一个独立的罪名,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各种不常见
2022-03-08 15,340 -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案标准
根据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的规定,以危害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本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021-11-17 15,340 -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案标准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三年开始。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本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
2021-11-17 15,340
-
00:54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构成要件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大量公私财产的安全;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谓其他危险方法,是指放火、决水、爆
2,155 2022.05.11 -
00:58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怎么判刑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判刑标准如下: 1、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对行为人应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3、过失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
562 2022.05.27 -
01:14
危险物品肇事罪立案标准
行为人违反了易燃性、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或腐蚀性物品的相关管理规定,在生产、运输、储存、以及使用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涉嫌以下情况之一的,应予以立案并追诉有关刑事责任: 1、造成1人以上出现死亡,或3人以上出现重伤的; 2、直接导致经济损
85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