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珠海的工伤怎么才能算上三级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因工负伤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停工留薪期间不发放原工资和福利待遇变动,由单位按月支付。停业留薪期限根据医疗期满确定,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委员确定将确认最长期限为24个月。受伤职工经鉴定伤残等级后,按规定停止原治疗本章有关规定享受残疾待遇。一级至四级残疾人享受残疾津贴和工伤医疗待遇,五级至十级残疾人享受工伤医疗待遇伤残者,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并有劳动报酬期。
-
珠海工伤怎么赔偿
珠海工伤赔偿标准如下: (1)一级伤残补助金为本人工资乘27个月; (2)二级伤残补助金为本人工资乘25个月; (3)三级伤残补助金为本人工资乘23个月; (4)四级伤残补助金为本人工资乘21个月; (5)五级伤残补助金为本人工资乘18个月
2023.03.03 476 -
上海工伤5级伤残赔偿怎么算
工伤伤残5级的赔偿标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70%;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医疗费按实际支出的费用计算;护
2020.03.18 166 -
珠海工伤十级伤残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珠海8级工伤赔偿项目:伤残补助金+工伤医疗补助金+伤残就业补助金+医疗费用+护理费+营养费+交通费+伙食费+其他合理费用。具体计算: 1、伤残补助金:十一个月本人工资; 2、工伤医疗补助金:四个月本人工资; 3、伤残就业补助金:15个月本人
2020.12.16 378
-
2018珠海三级工伤赔偿标准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
2022-12-29 15,340 -
2018海东三级工伤怎么算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
2022-12-29 15,340 -
珠海九级工伤怎么算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
2022-12-31 15,340 -
珠海四级工伤怎么计算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
2022-12-30 15,340
-
01:35
三级工伤能赔多少万
工伤是指劳动者因工作致残,而三级工伤属于工伤等级中比较严重的情形,因此,劳动者可以获得较多的赔偿。根据实践中的真实案例,被认定为三级工伤的劳动者至少可以获得数十万元的赔偿,具体的赔偿数额要根据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以及当年度城乡职工人均收入水平
1,647 2021.03.24 -
00:57
珠海营业执照网上办理
珠海营业执照网上办理如下:1、首先应当核准名称;2、确定办公地点;3、确定公司法人代表;4、准备领取营业执照的相关材料;5、将上述材料交给注册机关办理注册登记;6、领取营业执照。珠海办理营业执照有网上与线下两种方式。珠海通过开办企业网上一网
4,677 2022.04.17 -
00:54
工伤十级误工费怎么算
误工费又叫做停工留薪期工资。计算方式是:从伤残鉴定结论出具之日到事故发生之日期的天数,乘本人日工资(月工资除于21.75)。一般来说,误工期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最多不超过24个月
1,953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