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抢劫被曝光了主犯刑事责任如何判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主犯的刑事责任原则规定 对于共同犯罪中的主犯而言,首先需要确定所犯的罪名,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处罚,或是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或是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一)主犯概念 《刑法》第6条第1款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刑法第97条规定:“本法所称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把这两个法条的内容结合起来,并联系刑法分则的有关条文,可以看出我国刑法中的主犯有以下三种: 1、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也就是组织犯,是首要分子的一种 2、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这是首要分子的一种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是聚众犯罪的聚首,是犯罪的组织者、策划者和指挥者 3、其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指主要的实行犯 (二)主犯的刑事责任 《刑法》第26条第3款和第4款对主犯的刑事责任问题作了专门规定根据这一规定,主犯的刑事责任可分两种情形: 1、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2、对其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三)主犯与首要分子的关系 根据《刑法》第97第的规定,首要分子分为两类:一是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二是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但犯罪集团中的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因为在犯罪集团中,除了首要分子是主犯以外,其他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也是主犯,但他们不是首要分子在聚众犯罪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原则上也可以认定其中的首要分子是主犯但在聚众犯罪并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如刑法规定只处罚首要分子,而首要分子只有一人时),不存在主犯、从犯之分,其中的首要分子当然无所谓主犯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抢劫犯罪如何判刑
1、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入户抢劫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
2020.03.03 177 -
被迫胁从参与抢劫判刑时间
根据法律规定,构成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式抢劫公私财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特殊情况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此外,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与犯罪的人,应当根据其犯罪
2022.04.14 499
-
抢劫主犯如何判刑
1、抢劫主犯可以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具体量刑看情节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3、三
2022-05-17 15,340 -
参与抢劫从犯初犯怎么判刑
涉嫌多次抢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对于从犯,依法减轻处罚,同时,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依法从轻处罚。
2022-03-18 15,340 -
抢劫罪的主犯判几年和参与者量刑的情况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2022-03-27 15,340 -
抢劫罪对方不是主犯如何判刑
涉嫌抢劫罪应当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属于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处罚。《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2022-04-12 15,340
-
01:11
抢劫如何判刑
行为人抢劫的行为的判刑不是一概而论的,应该按照其情节的轻重进行判断。如果行为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对公私财物进行抢劫的,可以对行为人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并处罚金;如果行为人加重情节的,则可以对其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
1,598 2022.04.17 -
00:53
抢劫罪如何判刑
对于抢劫罪,应当结合行为人实施抢劫的情节进行判刑。行为人采用暴力等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应当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行为人有其他特殊犯罪情节,主要包括:1、因抢劫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2、三次以上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3、入
1,410 2022.04.17 -
01:21
如何区分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
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主要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区分: 第一,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从承担责任的内容上不同。刑事责任是除了涉及财产以外的,主要涉及的范围是责任人的生命和人身自由;而民事责任主要涉及到的范围是责任人的财产利益; 第二,刑事责任和民事责
7,10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