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油漆费15天打工程借条需要证据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工程款拖欠诉讼需要当事人携带起诉状、工商登记资料、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工程验收凭证等材料向房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立案;法院通知双方受理案件;当事人备好证据资料;法院送达开庭公告并在七个工作日内通知双方开庭时间;开庭当日当事人带齐资料到庭辩论质证。 2、《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 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拖欠运费打官司要准备的证据有: 1、当事人的身份证明或者企业的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2、证明合同关系存在的材料,如运输合同原件或复印件; 3、证明存在违约事实的材料,如货运单、收据等。
拖欠工程款纠纷需要准备的证据有:双方的工商登记资料;招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施工过程中增减工程量的补充合同;工程预、决算报告、支付工程款的付收款凭证;工程验收、结算凭证、质检报告等。
-
追要拖欠工程时需要哪些证据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相比于一般合同纠纷关系更为复杂,所以对证据的要求更高。追要拖欠工程款时通常需要下列三类证据: 一、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包括原告的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被告的工商登记资料。主体诉讼资
2020.11.05 115 -
工程拖欠钱需要打官司吗?
1、首先原告方需要起草、书写起诉状; 2、携带证据和起诉状到法院立案并交诉讼费; 3、法院审查确定受理后等待开庭审理; 4、收到法院通知后,准备前往法院参加诉讼; 5、法院依法审理案件并进行宣判,当事人执行判决。
2020.12.24 138 -
拖欠15天工资合理吗
如果劳动合同中规定工资是次月15日之前发,拖欠半个月违反的合同,但不违反劳动法,在次月30日内支付都不算拖欠。合同中是次月15日之后发,那拖欠半个月显然超过30天到第三个月了,这个就违法了。
2020.09.11 482
-
拖欠油漆拖欠工程款15万是什么行为
1、工程款欠条具有法律效力,只要签订该欠条的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签订该欠条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且没有违反法律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等,就是合法有效的。 2、《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
2023-08-04 15,340 -
拖欠油漆工程款200万
1、合法的工程款欠条需要包含工程名称、地点、发包人、承包人、工程总量、单价、完成工程量、工程款总额、已付金额、欠付金额、约定付清时间、正确的名字时间和地点等基本内容。加上时间,对方署名,加盖公司专用章
2023-02-04 15,340 -
油漆一方拖欠15万怎么维权
1、拖欠工程款,属于普通民事纠纷,当地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无果的情况下,只能到人民法院起诉解决。法院判决胜诉后,拖欠方仍不支付的,再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政府部门可以调处工程款的支付问题,但对拖欠工程款的
2023-08-04 15,340 -
拖欠工程油漆款30万逾期怎么办
1、与欠款人进行协商 在工程欠款中,欠款人一般都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无论是发包人欠款,还是转包人、违法分包人欠款,他们都有各种理由不支付工程欠款,但这些都不是拒不支付工程欠款的根本理由。被欠款人为尽快
2023-08-03 15,340
-
01:13
拖欠货款起诉需要哪些证据
拖欠货款起诉需要的证据:证明当事人(原、被告或者第三人)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证明买卖合同关系及从属的担保合同关系成立的证据;证明合同履行情况的证据。为保证判决能顺利执行,可以申请诉讼保全,申请诉讼保全还应当提供相关材料。起诉必须符合的条件包
1,782 2022.05.11 -
00:51
如何要回拖欠工程款
要回拖欠工程款,有以下四种方式: 1、以物抵债,例如建设单位有房屋或者其他在建工程,那么可以与建设单位签订以房抵债协议; 2、利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保证承包人的诉权。实践中工程欠款处理的时间都比较长。一定要保留每次向发包人催要的证据,这样
486 2022.09.21 -
00:54
拖欠工资打12345管用吗
拖欠工资打12345管用。12345可能会解决拖欠工资,打12345会转劳动监察处理或者告知向劳动监察投诉,建议直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单位这种违法行为。劳动监察对违反劳动法规的单位或劳动者,可以依据现行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决定,分别给予警
3,003 202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