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不签合同能解雇我吗?有签合同的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订一年劳动合同,年满一年后,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一直没有和劳动者续签合同,劳动者可以主动要求用人单位续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续签的,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到期即止。《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一)劳动合同期满的;(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果单位是采取协商一致的方式来与职工解约,则职工不签字单位一般不可以解除合同;但如果单位是采取过错性辞退等方式来与职工解约的,则不需要职工签字同意,单位可以依法单方面与其解约或者在依法通知职工后与其解约。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不签劳动合同可以划为违反劳动纪律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可以解雇。
-
不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能解雇吗?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入职满一个月不签劳动合同的可以要求赔偿,入职几天没签劳动合同违反劳动纪律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可以解雇。
2020.02.16 157 -
雇佣人不签合同合法吗
如果劳动关系必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也确定劳动合同关系,否则,用人单位违法并须承担不利法律后果。如果不存在劳动关系,只在承揽合同关系或承包合同关系(劳动者与承包人建立劳动或劳务合同关系),用人单位不予劳动者建立书面合同关系不违法。
2020.07.26 420 -
没签合同能告对方吗
没有签合同符合下列条件是可以告对方的: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被告明确;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清晰具体;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020.08.24 141
-
不签劳动合同能解雇吗?
可以解雇,但是必须与当事人协商解决或者具备法定的理由,否则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或是经济赔偿金。 1、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双倍工资; 2、辞退员工要按照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支付一年
2022-05-16 15,340 -
签了合同不签合同被解雇
如果签了2006年1月1日到2006年12月31日的合同,只能认为部分有效,而2006年1月1日到2006年4月30日这部分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已经有一份合同包括了这段期限而且已经实际履行完毕了。法律没
2022-05-09 15,340 -
签订了解雇合同被解雇能赔偿吗?
如果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劳动者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按照每做满一年支付2个月的工资作为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2022-07-06 15,340 -
不签劳动合同可以解雇吗?
可以解雇,但是必须与当事人协商解决或者具备法定的理由,否则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或是经济赔偿金。 1、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双倍工资; 2、辞退员工要按照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支付一年
2022-06-02 15,340
-
01:09
被骗签合同能申请解除合同吗被骗签合同,可以申请撤销合同,但是不一定能够解除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受欺诈而依据非真实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为可撤销合同。受欺诈一方可以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要求撤销该合同,从而使该合同至始不发生法律效力。但是
1,400 2022.04.15 -
00:59
被骗签的合同还能解除吗被骗签下合同可以解除。被骗签下合同如果有本人的签字、盖章或者按手印的,当事人可以通过提供录音录像、短信、微信等聊天记录等相关材料,向司法机关证明不是真实的意思表示。如被胁迫或者被威胁,或者存在重大误解等。被骗签下合同的话,当事人需要保存好现
1,653 2022.04.15 -
01:25
第三方代签的合同有效吗代签的合同有效。 1、当事人授权第三人代签的,合同有效; 2、如果代签名的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进行代签的,则该代签名的行为属于效力待定。当事人虽不知情,但如果事后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则被代理人对该签名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如
1,416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