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诉转公诉的两种情形是哪些情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向法院起诉”和“起诉到法院”是语义的差别,不过,在“公诉转自诉”时,一般用“向法院起诉”来表述,而“自诉”则用“起诉到法院”来表述。 一审自诉包括:(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即“侮辱、诽谤、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侵占”五种罪名,属于法院不告不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即“故意伤害(轻伤)、非法侵入住宅、侵犯通信自由、重婚、遗弃、侵犯知识产权、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和可能判处3年以下刑期的《刑法》第四、第五章罪名”。(三)公诉转自诉。 其中,“自诉”前两种情形一般适用简易程序审理。而“公诉转自诉”,则一般适用普通程序审理。 “公诉转自诉”,实质上案件性质是公诉案件,其立案管辖权属于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法院仅仅是审判机关,只有在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后,法院才会进入刑事诉讼程序中,而当事人不能直接使法院进入到刑事诉讼程序中。但由于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拒绝立案,所以,从司法救济的角度,法律允许被害人向法院直接起诉,进而,法院对这类公诉案件享有了立案辖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当发现自诉案件的性质不再符合自诉的要求时,一般会转化为公诉案件,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 1.如侮辱、诽谤罪中,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危害到国家利益的,应转化为公诉案件。 2.司法实践中,故意伤害罪致被害人轻伤的,有时在自诉人取证困难的情况下,经申请,亦有转化为公诉案件,由公安机关重新立案侦查的情况。
自诉转公诉的两种情形是在自诉时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危害到国家利益或发现案件性质并非自诉时的罪名、故意伤害罪致被害人轻伤的,在自诉人取证困难的情况下,经申请可以转为公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 第二百一十条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
自诉转公诉的两种情形是什么?
自诉转公诉的两种情形是: 1、自诉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新的情况,需要适用公诉程序的; 2、自诉人有取证困难等情况,经申请可以转化为公诉案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
2020.07.04 158 -
自诉转公诉的两种情形是指什么
自诉转公诉的两种情形是在自诉时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危害到国家利益或发现案件性质并非自诉时的罪名、故意伤害罪致被害人轻伤的,在自诉人取证困难的情况下,经申请可以转为公诉。
2020.03.20 191 -
公诉转自诉的有哪些情形
公诉转自诉的情形: (一)故意伤害案; (二)非法侵入住宅案; (三)侵犯通信自由案; (四)重婚案; (五)遗弃案; (六)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七)侵犯知识产权案,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
2020.08.20 236
-
自诉转公诉两种情形是?
自诉转公诉的两种情形是在自诉时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危害到国家利益或发现案件性质并非自诉时的罪名、故意伤害罪致被害人轻伤的,在自诉人取证困难的情况下,经申请可以转为公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
2022-06-07 15,340 -
自诉转公诉的两种情形
发现自诉案件的性质不再符合自诉的要求时,一般会转化为公诉案件;如侮辱、诽谤罪中,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危害到国家利益;或发现案件性质并非自诉时的罪名,如侵占罪中有虚构事实的行为,涉嫌诈骗罪等等。司法实
2022-07-01 15,340 -
自诉转公诉有哪两种情形
自诉转公诉的两种情形是在自诉时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危害到国家利益或发现案件性质并非自诉时的罪名、故意伤害罪致被害人轻伤的,在自诉人取证困难的情况下,经申请可以转为公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
2022-06-02 15,340 -
自诉转公诉的两种情形是什么
自诉转公诉的两种情形是在自诉时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危害到国家利益或发现案件性质并非自诉时的罪名、故意伤害罪致被害人轻伤的,在自诉人取证困难的情况下,经申请可以转为公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
2022-05-12 15,340
-
00:55
诉讼离婚的法定情形有哪些诉讼离婚的法定情形具体如下: 1、夫妻一方重婚或与他人同居的; 2、一方有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3、一方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这里所指的并非一般的赌博、吸毒行为,而必须是达到已成恶习且屡教不改的地步;除了明确列举的赌
789 2022.10.08 -
01:14
欠款诉讼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有哪些第一,当事人一方死亡,要等候继承人是否参与诉讼案件的。第二,当事人一方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也没有委托辩护人的。第三,代表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中止,还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第四,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拒的原因不能参加诉讼的,应当中止诉讼
1,35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