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审案子已经到法院了可以走上诉的程序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于二审案件已经到法院的,按规定人民法院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计算受理案件日期。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的审理期限,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案子到法院,如果符合规定的话,可以取保。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不可以,得等程序走完。起诉要注意: 1、准备好财产保全(可选)。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需要在诉前财产保全。如诉前财产保全的,必须在保全后15日内提出诉讼。 2、准备民事诉状、证据。根据被告人数加一份,向法院递交民事诉状和证据。 3、起诉至有管辖权的法院。有管辖权的法院为交通事故发生地法院或者被告所在地法院(被告经常居住地与被告所在地不一致的,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也可以作为有管辖权的法院)需要申请伤残鉴定、三期鉴定的,也可以在此时同时以申请书形式一并提出递交给立案庭。
-
二审立案了上诉状可以交到法院吗
上诉状可以直接交二审法院。根据相关规定,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法院,是世界各国普遍设立的国家机关。主要
2020.09.12 369 -
已经收到法院传票了还可以撤诉吗
已经收到法院传票可以撤诉,或者当事人不出庭应诉,按撤诉处理。撤诉,是指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后,宣告判决之前,原告要求撤回其起诉的行为。申请撤诉,即原告在法院立案受理后,进行宣判前,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撤回其起诉的要求。按撤诉处理,
2020.05.03 1,397
-
民事案已经经过终审了,可以上诉到高院吗
我国实行二审终审制,故终审判决不得上诉。民事诉讼法147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
2021-06-20 15,340 -
刑事案件已经到法院,法院已经结案了,还可以取保候审吗
可以申请取保候审,是否批准看案情定。本案是否有罪需要看证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
2022-04-16 15,340 -
刑事案件上诉,二审案子已经到法院。是不是法院已经受理案件。
对于二审案件已经到法院的,按规定人民法院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计算受理案件日期。
2022-10-06 15,340 -
法院已经判决了二审,离婚案判决后可以上诉吗
1、离婚案件属于民事诉讼,实行二审终审,即一个案件经过二级法院的审理即告终结。 2、如当事人任何一方不服基层法院一审判决的,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15天可以上诉于中级人民法院。 3、在程序上,可以写一式两
2022-07-21 15,340
-
01:26
民间借贷法院起诉程序怎么走
在民间的借贷关系中,贷款期间届满,经债权人多次催告借款人仍然拒绝还清时,债权人可携带相关资料证据等去人民法院进行提起起诉请求的;只要符合起诉的相关条件,都可以起诉,具体的起诉条件有: 1、债权人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关系的公民、或法人或其他组织
1,011 2022.04.17 -
01:08
怎样查询上诉案件已经立案
查询上诉案件已经立案的方式如下: 1、收到12368起诉的短信通知,上面有案号、开庭时间、受诉法院名称和起诉案由,开庭时间; 2、收到邮政EMS寄过来的法院传票,一般来说,负责案子的法院书记员,在邮寄传票前会先用固定电话,打给被告核实收件地
7,982 2022.04.12 -
00:48
已经离婚了孩子抚养权可以更改吗
离婚之后,子女的抚养权仍然可以进行变更。首先,父母双方可以通过协议进行变更。其次,如果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父母一方也可以请求变更抚养权: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因伤残而无力继续抚养子女;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
1,28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