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劳动法中公司辞退员工可以得到补偿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首先,只要不是你的问题,肯定有补偿;其次,证明了存在劳动关系,是公司没有签合同,还可以申请一定的经济补偿;最后,同事证词、打卡记录、发工资记录、工作牌、社保购买记录等,都可以作为证明劳动关系的证词。扩展资料: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司辞退员工的,员工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可以先同用人单位协商赔偿事宜,协商不成的,可以去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
如果违规解除员工的那么是需要向员工进行赔偿的。如果用人单位提前了三十天书面通知劳动者,劳动者确实也不适合该岗位的,那么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而被辞退的赔偿标准会根据用人单位的规定来进行,还和劳动者的工资有关。
-
新劳动法辞退员工补偿
新劳动法辞退员工补偿:辞退员工补偿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一般是按照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时间长短来计算的,标准为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的工资。如果违法辞退的,需要赔双倍。
2020.08.01 287 -
公司辞退员工辞退员工可以得多少补偿金
如果公司违法辞退员工,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二倍经济补偿标准的赔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若公司与劳动者进行协商之后解除的,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2020.02.20 248 -
新劳动法规定公司辞退员工怎么补偿
解除劳动合同赔偿的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如果
2020.05.28 154
-
在新劳动法中辞退员工该向公司补偿吗?
首先,只要不是你的问题,肯定有补偿;其次,证明了存在劳动关系,是公司没有签合同,还可以申请一定的经济补偿;最后,同事证词、打卡记录、发工资记录、工作牌、社保购买记录等,都可以作为证明劳动关系的证词。扩
2022-10-09 15,340 -
新劳动法新劳动法公司辞退员工有补偿吗
首先,只要不是你的问题,肯定有补偿;其次,证明了存在劳动关系,是公司没有签合同,还可以申请一定的经济补偿;最后,同事证词、打卡记录、发工资记录、工作牌、社保购买记录等,都可以作为证明劳动关系的证词。扩
2022-10-06 15,340 -
新劳动法辞退员工公司有补偿吗
首先,只要不是你的问题,肯定有补偿;其次,证明了存在劳动关系,是公司没有签合同,还可以申请一定的经济补偿;最后,同事证词、打卡记录、发工资记录、工作牌、社保购买记录等,都可以作为证明劳动关系的证词。扩
2022-10-10 15,340 -
有在新劳动法有效公司辞退公司员工补偿吗
首先,只要不是你的问题,肯定有补偿;其次,证明了存在劳动关系,是公司没有签合同,还可以申请一定的经济补偿;最后,同事证词、打卡记录、发工资记录、工作牌、社保购买记录等,都可以作为证明劳动关系的证词。扩
2022-10-05 15,340
-
01:07
公司辞退员工最新补偿标准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辞退员工时,应当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公司合法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与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直接挂钩。员工工作每满一年,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补偿金;
1,239 2022.05.13 -
01:51
劳动法规定辞退员工补偿标准辞退员工补偿标准为: 1、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辞退补偿按员工在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年限计算,每满1年需向员工支付1个月工资;满6个月不满1年的,则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按0.5个月的工资标准进行赔偿。 月工资的标准为,被辞退员工在
9,499 2021.04.25 -
01:03
按劳动法辞退员工补偿金怎么算首先,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辞退员工时,应当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具体补偿或赔偿金额取决于员工的工作年限等因素。当然,在少数情况下,公司解聘员工是不需要支付赔偿的,比如:因为员工的个人过失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
2,74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