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贷款需要产权证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公积金贷款不需要房产证作抵押,只要公积金开户,并缴存满12个月就可以使用公积金贷款。 公积金贷款申请材料包括: 1.借款人身份证件(指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其他有效居留证件)及婚姻状况证明; 2.借款人家庭财产和收入证明; 3.合法的购(建、修)住房合同意向书、协议或其他批准文件; 4.抵押物或资物清单、权属证明以及有处分权人同意抵押或资押的证明;有权部门出具的抵押物估价证明;保证人同意提供保证的书面文件和保证人资信证明; 5.有所购(建、修)住房全部价款30%以上的自有资金,并保证用于支付所购(建、修)住房的首付款; 6.自建住房的,应出具计划、建设、规划、土地等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7.对自有住房进行翻建、大修的、应出具自有住房产权证明; 8.有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认可的资产作为抵押或质押,或有足够代偿能力的单位或个人作为保证人; 9.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规定的其他条件。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住房公积金贷款一般需要房产证。在没有房产证的情况下,借款人需要具有合法的购房合同或协议、已交付所购住房全部价款30%以上的首付款、已累计缴存住房公积金12个月以上或连续缴存6个月以上,方可支用住房公积金贷款。
需要。公积金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所需材料:1.借款人及其配偶的户口簿;2.借款人及其配偶的居民身份证;3.借款人婚姻状况证明;4.购房首付款证明;5.银行打印的借款人及其配偶的信用状况报告;6.符合法律规定的房屋买卖合同或协议。
-
公积金贷款需要收入证明吗?
公积金贷款需要收入证明。如无收入证明,也可提供相应的资产证明。除收入证明外,还需要以下资料: 1、借款人及共同贷款人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及共同还款承诺书; 2、婚姻状况证明; 3、合法的购房合同或协议; 4、借款人和共同贷款人所
2022.05.11 2,088 -
需要公积金贷款收入证明吗?
公积⾦贷款需要收⼊证明。如果没有收⼊证明,也可提供相应的资产证明。除了收⼊证明还需要以下资料: (1)借款⼈及共同贷款⼈的居⺠身份证、户⼝簿原件及复印件和共同还款承诺书。 (2)婚姻状况证明。 (3)合法的购房合同或协议。 (4)借款⼈及共
2020.12.29 202 -
公积金贷款要抵押房产证吗
公积金贷款要抵押房产证。银行给申请人放款,而申请人把自己的房产证作为抵押物放在银行,需贷款还清后才能领取,保证了银行的损失。公积金一般是指住房公积金,具体是指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按照相关的制度,对等缴存的长期住房类型的储蓄基金。住房公积金贷款
2022.07.06 1,631
-
公积金贷款需要房产证吗
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必须要办理房产证抵押和反担保和抵押。所谓抵押,就是怕贷款人无法偿还贷款,作为一种抵押物,如果不按规定还垡,银行就把你的房子拍卖出去了!这样银行没有任何损失! 附相关住房公积金贷款抵押
2022-07-03 15,340 -
公积金贷款贷款需要公证吗
不需要的。没有国家法律等明文规定公积金贷款必须办理公证程序。既然不是法定程序,那么贷款者双方可以自愿协商是否申请办理公证;但申请贷款者属于弱者、往往很被动。若在违背自己心愿的前提下被强求公证的话,可以
2022-07-01 15,340 -
公积金贷款需要房产证。
住房公积金贷款一般需要房产证。借款人无房产证时,需要有合法的购房合同或协议,已交付的房价为30元%住房公积金贷款只有在累计缴纳住房公积金12个月以上或连续缴纳住房公积金6个月以上后才能支付。
2021-12-22 15,340 -
公积金贷款需要公证吗
不需要的。没有国家法律等明文规定公积金贷款必须办理公证程序。既然不是法定程序,那么贷款者双方可以自愿协商是否申请办理公证;但申请贷款者属于弱者、往往很被动。若在违背自己心愿的前提下被强求公证的话,可以
2022-05-29 15,340
-
01:23
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区别
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利率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商业贷款的利率要高于公积金贷款的利率; 2、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办理流程不相同,购房者在申请商业贷款时,需要在办理房屋过户之前审核商业贷款,而公
8,193 2022.04.17 -
01:00
公积金需要转移吗
公积金需要转移。住房公积金是可以异地转移的。单位调整或职工工作发生变动,单位应为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转移手续。转移包括同城转移和异地转移。职工由于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者其他原因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要办理住房公积金转移手续。具体流程是:职工在
12,556 2022.05.11 -
01:02
40年产权公寓能取公积金吗
40年产权公寓能取公积金。根据法律规定住房公积金的领取需要: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具有所有权的自住住房时;在离休、退休或到达离休、退休年龄时;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且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时;户口迁出本市或者出境定居时;非本市籍职工调离本市
5,12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