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推翻工伤认定例子是否存在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只要工伤认定下来,基本上很难被推翻; 2、我们劳动者劳动法意识淡薄,自己都知道是工伤了,去劳动局肯定申请得到; 3、只要在工作场所或为了工作,受到的伤害都是工伤; 4、除了因非工作的原因受到的伤害,如员工之间打架、嬉闹受到伤害,利用工作时间或公司设备干私活受到的伤害等 5、如果是因非工作的原因受到的伤害,员工照样可以申请工伤,而公司必须举证,证据确凿,才可以推翻工伤认定; 6、如果是因为员工违反公司操作规定,或规章制度受到的伤害,照样是工伤,去法院都是员工胜诉。
《工伤认定办法》第二十三条,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只要工伤认定下来,基本上很难被推翻; 2、我们劳动者劳动法意识淡薄,自己都知道是工伤了,去劳动局肯定申请得到; 3、只要在工作场所或为了工作,受到的伤害都是工伤; 4、除了因非工作的原因受到的伤害,如员工之间打架、嬉闹受到伤害,利用工作时间或公司设备干私活受到的伤害等 5、如果是因非工作的原因受到的伤害,员工照样可以申请工伤,而公司必须举证,证据确凿,才可以推翻工伤认定; 6、如果是因为员工违反公司操作规定,或规章制度受到的伤害,照样是工伤,去法院都是员工胜诉。
法院是能推翻工伤认定的。至于是否能推翻工伤认定,需要看单位提供的不认定工伤的证据和材料是否能被劳动局认定,如果是符合法律法规的那么就会被推翻,如果不合乎法律,法院会认定劳动者工伤,并责令单位按照规定给予劳动者相对应的补偿金额。
-
工伤认定生效后是否能推翻
可以推翻,劳动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结论是具体的行政行为,《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五条、《行政复议法》第九条、《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规定; 用人单位或者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对劳动行政部门工伤认定结论不服,应当在工伤认定书送达之日起60
2020.10.20 219 -
工伤认定生效后能否推翻
可以推翻,劳动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结论是具体的行政行为,《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五条、《行政复议法》第九条、《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规定; 用人单位或者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对劳动行政部门工伤认定结论不服,应当在工伤认定书送达之日起60
2020.03.29 121 -
如何推翻工伤认定?
职工个人想要推翻工伤认定的,那就需要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工伤认定存在问题的,也就是职工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是符合工伤的条件的。如果提交不了,那自然无法推翻工伤认定。
2020.04.27 160
-
公司推翻工伤认定例是怎样的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公司推翻工伤认定例解答如下: 《工伤认定办法》 第二十三条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复
2022-07-11 15,340 -
公司推翻工伤认定例可以吗?
1.只要工伤认定下来,基本上很难被推翻; 2.我们劳动者劳动法意识淡薄,自己都知道是工伤了,去劳动局肯定申请得到; 3.只要在工作场所或为了工作,受到的伤害都是工伤; 4.除了因非工作的原因受到的伤害
2022-07-26 15,340 -
公司推翻工伤认定可以吗
1.只要工伤认定下来,基本上很难被推翻; 2.我们劳动者劳动法意识淡薄,自己都知道是工伤了,去劳动局肯定申请得到; 3.只要在工作场所或为了工作,受到的伤害都是工伤; 4.除了因非工作的原因受到的伤害
2022-10-14 15,340 -
工伤认定后能否推翻
《行政复议法》 第九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六
2022-07-17 15,340
-
00:50
公司不承认工伤找谁
提起劳动仲裁。公司不承认工伤,劳动者可以提起仲裁。发生工伤后,职工应当尽快申请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之后,劳动者就可以去做劳动能力鉴定,评定伤残等级,等待鉴定结论。在鉴定完毕后,劳动者可以计算出赔偿项目和金额,找单位要求赔偿。单位如果还是拒绝
1,451 2022.05.11 -
01:05
工伤公司不承认怎么办
工伤公司不承认,员工维权途径如下: 1、劳动者本人或者直系亲属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
1,527 2022.06.15 -
01:17
在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是怎样的
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有以下四点: 1、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2、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3、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
21,730 202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