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收财产适用方式有哪些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我国刑法分则的规定,主要有以下三种适用方式: (1)并处没收财产,即应当附加适用没收财产。 (2)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即在量刑时,既可以对犯罪人附加适用,也可以不附加适用。 (3)并处或者没收财产,即对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必须择一判处,且只能附加适用。我国刑法典第59条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有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没有全部财产的,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据此规定,对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可以没收一部,也可以没收全部。至于具体没收多少,要由人民法院根据犯罪分子罪行的轻重和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但不能没收属于犯罪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所谓“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的财产”,是指所有权明确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本人的哪一部分财产,或者犯罪分子家属用本人劳动所得购买的归本人使用的生活用品等。所谓“属于犯罪分子家属应有的财产”,是指家庭共同所有财产中,应当归家属所有的那部分财产。没收财产的判决,由人民法院执行;在必要时,可以会同公安机关执行。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应予偿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没收财产的判决,由人民法院执行;在必要时,可以会同公安机关执行。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应予偿还。
没收财产的判决,由人民法院执行;在必要时,可以会同公安机关执行。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应予偿还。
-
没收财产有哪些适用方式
没收财产主要有以下三种适用方式: 1、合并,即可以合并没收财产。指在判处主刑的同时,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实际上是否并处没收财产,由法官裁量决定; 2、必并制,即并处没收财产。指在判处主刑的同时,必须没收财产; 3、罚款和没收财产必须一并制,即
2022.04.14 288 -
没收财产的适用方式有哪些
刑事案件中,没收财产有以下适用方式: 1、选科式,刑法分则对某种犯罪或者某种犯罪的特定情节规定为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并科式,即在对犯罪人科处生命刑或自由刑同时判处没收财产。
2020.12.29 141 -
没收财产有什么适用方式呢
没收财产的判决,由人民法院执行;在必要时,可以会同公安机关执行。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应予偿还。
2020.11.26 89
-
没收财产的适用方式有哪些?
没收财产是刑罚附加刑的一种,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并处,是否适用没收财产法律中有明确规定选科式。刑法分则对某种犯罪或者某种犯罪的特定情节规定为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也就是说既可以适用没收财产,也可以适用其
2022-04-29 15,340 -
没收财产的适用方式有哪些
没收财产是刑罚附加刑的一种,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并处,是否适用没收财产法律中有明确规定选科式。刑法分则对某种犯罪或者某种犯罪的特定情节规定为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也就是说既可以适用没收财产,也可以适用其
2022-05-07 15,340 -
没收财产适用以下哪些方式?
根据我国刑法分则的规定,主要有以下三种适用方式: (1)并处没收财产,即应当附加适用没收财产。 (2)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即在量刑时,既可以对犯罪人附加适用,也可以不附加适用。 (3)并处或者没收财产,
2022-09-02 15,340 -
没收财产的适用对象有哪些, 没收财产的具体适用方式有哪些具体情形
一、没收财产的适用对象 没收财产是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 没收财产属于一种财产刑,也是我国刑罚的附加刑中最重的一种。 刑法总则第三章第八节对没收财产作了一般
2022-02-05 15,340
-
00:29
可以单独适用没收财产吗
理论上讲没收财产能独立适用,但是实践中很难单独适用。在我国刑法中刑罚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附加刑可以依法独立适用,没收财产属于附加刑。但刑法分则对单处没收财产没有一条规定,因此通常来说没收财产在实践中只能附加适用,不能独立适用。没收财产是将
1,462 2022.04.17 -
01:19
财产有哪些继承方式
财产的继承方式可以分为: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扶养协议以及遗赠四种。 1、法定继承,主要是根据被继承人法定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的继承的顺序; 2、遗嘱继承,主要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相关的遗嘱,明确指定继承人继承自己的遗产; 3、遗赠扶养协
2,212 2022.04.15 -
01:02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有哪些呢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取保候审一般适用于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造成社会危害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取
3,08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