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隐瞒传染病为行为构成哪些刑事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于故意传播病毒病原体、刻意隐瞒病情或被确诊的病人擅自脱离隔离、故意接触他人,或者在不特定的场所造成疫情扩散、导致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条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传染疾病在以下情况下隐瞒不报的,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在疫情防控期间,明知自己有不明原因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且近两周内有疫区旅行、居住史或有与其他已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过密切接触史。 二、在社区(村委会)、疾控中心等工作人员调查询问时,或在医生问诊时,对上述症状或对自己的旅居史、接触史等情况不做如实说明,后被确诊为疫情感染病人。 三、在没有接受隔离治疗或未自行采取有效隔离措施情况下,肆意出入人员密集场所,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与他人进行密切接触。
-
疫情期间患者瞒报传染病刑事责任有哪些
疫情期间,患者瞒报传染病的刑事责任有,如果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020.09.19 158 -
直接隐瞒传染病病情的刑事责任有哪些
隐瞒传染病的刑事责任:情节严重,危及到公共安全的,将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将被判决承担刑事责任,轻则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重则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
2020.05.31 146 -
个人隐瞒传染病的刑事责任
个人隐瞒传染病的刑事责任是:隐瞒传染病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造成损害情节严重危及公共安全的,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04.30 151
-
患者隐瞒传染病的刑事责任
对于故意传播病毒病原体、刻意隐瞒病情或被确诊的病人擅自脱离隔离、故意接触他人,或者在不特定的场所造成疫情扩散、导致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
2022-11-07 15,340 -
患者隐瞒传染病要承担什么刑事责任
对于故意传播病毒病原体、刻意隐瞒病情或被确诊的病人擅自脱离隔离、故意接触他人,或者在不特定的场所造成疫情扩散、导致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
2022-11-15 15,340 -
隐瞒传染病的刑事责任有哪些
故意隐瞒疫情,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危害的,可以按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条【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以及依法确定采
2022-06-01 15,340 -
隐瞒传染病的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预防碍、控制突发感染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几个问题的说明》第一条规定,故意传播突发感染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的规定,
2021-10-20 15,340
-
01:15
未成年人哪些行为要负刑事责任未成年人哪些行为要负刑事责任具体如下: 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十二周
4,546 2023.01.14 -
00:57
哪些病婚前不能隐瞒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婚前不可以隐瞒的疾病,主要指的是以下五种疾病: 1、患有性病的。 2、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通常包含有:精神分裂症、狂躁的抑郁型精神病、及其他类型的严重精神疾病。 3、患有重度的智力低下,患有此类疾病的当事人,对于事情的
5,139 2022.04.17 -
00:58
哪些行为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根据刑法规定,行为人只要实施了拐骗、绑架、收卖、贩卖、接送或者中转妇女、儿童中的任何一种行为,即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具体如下: 1、拐骗,是指行为人以利诱、欺骗等非暴力手段使妇女、儿童脱离家庭或监护人并为自己所控制的行为; 2、绑架,是指
1,330 202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