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纠纷受害人要求拘留的时候有哪些权利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民事纠纷会被行政拘留。 民事纠纷指的是不构成犯罪的民间纠纷行为。 行政拘留是一种违反行政治安处罚法的一种处罚方式。一般1-15天。关在拘留所里面,限制人身自由。 民事诉讼中并不会有作为刑罚的民事拘留出现,但是如果有阻碍民事诉讼进程的情形时,会出现以保障诉讼程序顺利进行为目的而采用的司法拘留。这是一种针对妨害诉讼进程行为人所采取的惩罚性措施,比如拒不执行裁判的行为,冲击法庭情节严重的行为等等。由院长决定执行,最长期限为15天。 这个民事纠纷是否还没有走司法程序,甚至还在当地的公安机关那里,如果是这样,那么这种由公安机关做出的拘留决定的性质是行政拘留,期限1-15天。大前提纠纷已经确认为民事的纠纷。刑事的就另当别论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事纠纷拘留有以下几点:破坏证据,妨碍法院审理案件;暴力、威胁,贿赂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式阻碍司法人员执行职务的,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与第三人串通,通过诉讼、调解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据情节轻重处以罚款、拘留,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逃避履行法律文件规定的义务的。
民事纠纷派出所有权拘留。但如果当事人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行政拘留决定宣告后,在申请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被处罚的人及其亲属找到保证人或者按规定交纳保证金的,可申请行政主体暂缓执行行政拘留。行政拘留不同于刑事拘留和司法拘留。行政拘留具有下列特点:行政拘留是一种严厉的行政处罚形式,只有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才享有拘留裁决权,期限限制在1日以上15日以内。
-
民事纠纷公安局是不是有权利拘留人
不能,民事债务纠纷案件,能介入的公权力机关是法院,法院通过审理进行判决解决民事纠纷。民事案件一般是不可采取拘留措施的,除非在审理中或在执行中有妨碍行为,这种拘留时间为15日以下。公安机关能介入的案件是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
2020.12.24 340 -
构成哪些情形的民事纠纷要拘留
构成以下情形的民事纠纷要拘留: 1、破坏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2、暴力、威胁、贿赂,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示、贿赂、胁迫他人作伪证的;隐匿、转让、出售、破坏已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清点、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让已冻结的财产的; 3
2022.03.26 550
-
民事纠纷规定什么时候拘留
民事纠纷以下程度能达到拘留: 1、民事纠纷调解过程中当事人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 2、在法院开庭审理民事纠纷时当事人有作伪证、冲击法庭、妨害证人作证、隐匿转移被查封、扣押财产、
2022-06-25 15,340 -
人民法院对受到拘留的公民有哪些权利?
公民被拘留的权利有: 1、公民被拘留或者逮捕后,其合法的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 二、讯问时有权为自己辩护无罪; 3、有权要求司法机关在24小时内安排讯问。
2021-11-03 15,340 -
民事纠纷派出所有权拘留吗?
如果是单纯的民事纠纷,派出所一般无权拘留。因为纠纷的当事人需承担的一般是民事责任,而不是被拘留的行政责任。但是如果因民事纠纷而引起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的管理行为,则派出所可以根据行为的严
2022-07-05 15,340 -
民事纠纷需要拘留吗
民事纠纷会被行政拘留。民事纠纷情节严重的可以被拘留的,一般民事纠纷会被行政拘留或是司法拘留,拘留的注意事项有需有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需经院长批准;异地拘留应当符合规定;告知被拘留人法定权利;提前解除拘
2022-06-09 15,340
-
01:09
民事纠纷和刑事纠纷的区别
民事纠纷和刑事纠纷的具体的区别如下: 1、民事纠纷与刑事纠纷两者的概念不同:民事纠纷,一般是指作为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涉及民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纠纷;刑事纠纷,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公权力机关为了追究犯罪嫌疑
2,464 2022.04.25 -
01:05
民事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
民事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也即民事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一般是从双方当事人约
790 2022.04.25 -
00:57
交通事故能拘留的情况有哪些
发生交通事故被拘留的情况有两种:一种为行政拘留,另一种为刑事拘留。有以下情形之一,可以采取行政拘留:1、无证驾驶或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期间仍驾驶机动车的情形;2、驾驶员因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情形;3、屡次违反交通规则,不听交通管制
1,45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