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居住期间发生寻衅滋事的如何处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1、犯罪嫌疑人在监视居住期间有寻衅滋事行为,构成犯罪或违法的,执行机关可以予以拘留,或将其逮捕。《刑事诉讼法》规定,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六)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
寻衅滋事罪如何处罚
寻衅滋事罪的处罚如下: (1)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如果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寻衅滋事罪的犯罪构成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
2023.02.10 207 -
寻衅滋事如何判刑法律如何处罚寻衅滋事罪
寻衅滋事的判刑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法律处罚寻衅滋事罪的方式是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
2020.03.29 308 -
寻衅滋事罪如何处罚?
寻衅滋事罪的处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2020.05.17 170
-
寻衅滋事罪在监视居住期间应如何处罚
犯罪嫌疑人在监视居住期间有寻衅滋事行为,构成犯罪或违法的,执行机关可以予以拘留,或将其逮捕。《刑事诉讼法》规定,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
2023-01-17 15,340 -
监视居住期间寻衅滋事怎么处罚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监视居住期间,违反上述规定,情节严重的,予以逮捕。根据公安部《规定》第四条的规定,情节严重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在监视居住期间逃跑的; (2)以暴力、威胁方法干
2021-08-19 15,340 -
犯了妨害司法罪了,监视居住期间寻衅滋事如何?
1、监视居住期间案件被起诉到法院的,法院可以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逮捕。 2、如法院经初步审查,认为被告罪行较为严重,可能判处较长刑期的,会依法决定予以逮捕。法院决定逮捕被告人的,送交公安机关执行逮捕,并
2022-08-06 15,340 -
被法院给判了监视居住,当事人寻衅滋事被监视居住后会如何
有些人会因为涉嫌非犯罪而被公安机关监视居住,尽管自由受到限制,但是也比拘留、逮捕待在看守所要好上不少。但是,监视居住是有相关规定的,要是违反了规定,后果就严重了。 犯罪嫌疑人被监视居住时必须遵守的六大
2022-08-01 15,340
-
00:58
寻衅滋事罪如何处罚
寻衅滋事罪,指的是行为人肆意挑衅,任意殴打、骚扰他人或者随意损毁、占用他人财物,或者在公共场合带头起哄滋事,导致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的破坏。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寻衅滋事罪的处罚标准为: 出现以下寻衅滋事情况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依法会被判
1,350 2022.04.15 -
01:28
寻衅滋事如何量刑
根据刑法规定,有以下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的,破坏社会秩序的,一般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公共场合任意殴打他人,导致恶劣情节的; 2、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或者通过恐吓他人等形式,导致情节恶劣的; 3、强拿或者硬要共有或私有财产,
9,052 2022.04.17 -
00:55
寻衅滋事是什么处罚
寻衅滋事罪一般判处犯罪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行为人寻衅滋事,随意殴打他人的,具有:致一人以上轻伤或者二人以上轻微伤;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多次随意殴打他人三次及以上;持刀、枪、棍、棒等凶器随意殴打他人;随意殴打精神病
1,87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