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被别人挪用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贷款被别人挪用,属于挪用资金罪。法律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贷款被别人挪用,属于挪用资金罪。法律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被别人冒用信息贷款,可以报警维权。冒用他人名义贷款,涉嫌贷款诈骗罪。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贷款诈骗一般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
被别人冒用信息贷款怎么办
被别人冒用信息贷款,可以报警维权。冒用他人名义贷款,涉嫌贷款诈骗罪。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
2021.12.12 1,032 -
挪用公款罪和挪用贷款罪的区别
向单位借款与挪用公款罪的区别在于:向单位借款是因为个人原因,合理合法使用公款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2020.02.25 247 -
地补偿款被人挪用怎么办?
可以到当地的公安部门、检察院的反贪部门(已经设立监察委员会的地区可以到监察委员会)举报。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侵占、挪用被征收土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020.02.29 129
-
贷款被人挪用怎么办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的资金属于个人使用或者借给他人。数额大、三个月以上未偿还的,或者数额大、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的,属于挪用资金罪。《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挪用资
2022-01-05 15,340 -
员工被别人领导挪用公款怎么办
员工挪用公款如果领导知情,应负有及时制止的责任,如果没有制止,严重的情况可能涉及共同犯罪;如果领导不知情,就不用负任何责任。 构成犯罪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
2022-05-31 15,340 -
贷款被别人贷款了怎么办
1、您这个案件涉及到两个法律关系:1、劳动合同关系2、15万贷款合同关系。 2、你应该起诉到法院,阿里金融机构擅自从你另一个支付宝账号扣款的行为违法 3、你需要设法证明D经营公司贷款的支付宝并非你实际
2022-01-30 15,340 -
贷款被别人贷了怎么办
请问您朋友是以谁的名义贷款的,他还是您?是他自己的名义的话,您只需要告知贷款公司找他还款即可,贷款公司崔您的话建议您报警制止或者委托律师发送律师函予以制止。如果是您的话建议您先行垫付,然后向您朋友追偿
2022-02-01 15,340
-
01:56
挪用资金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区别挪用资金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区别有以下四点: 1、犯罪主体不同。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罪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2、犯罪客体不同。挪用资金罪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资金的使用收益权;挪用公款罪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
12,993 2022.10.03 -
00:57
欠别人货款被起诉了怎么办欠别人货款被起诉了的,债务人需要积极应诉,准备好答辩状和相关证据材料提交至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债务人需要在收到起诉状等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法院提交答辩状。债务人如果不答辩的,不影响法院对案件的审理。法院在
2,126 2022.04.15 -
01:17
挪用公款罪怎么判在我国法律规定中,对挪用公款罪的最高处罚为无期徒刑,其量刑标准和贪污罪、受贿罪是有区别的。 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则会构成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归自己使用,进行与我国法律规定不符的活动的; 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来进行营利活动;
1,009 2022.04.17